四川是我国古代文化发展最早的地区之一,在四川这个巴蜀之地,自然有着许多与历史息息相关的文化。四川的地域非常的辽阔,在四川的大地上有着许多战国时期保留下来的文化。对于四川文化您了解多少呢?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四川的历史与文化。
四川文化的主体是巴蜀文化,巴蜀文化是指以巴蜀地区为依托,北及天水、汉中区域,南涉滇东、黔西,生存和发展于长江上游流域。巴蜀文化辉煌灿烂、源远流长,早在人类起源时代,就有巫山人和资阳人的先后出现,这是传说的“巴蜀同囿,肇于人皇”的时代;随着华夏文明发展与进步,巴蜀文化在历史各个时期都焕发出耀眼夺目的光辉,直至今日,川文化仍是中华文化中一支厚重而充满活力的重要组成。
到新石器时代,巴蜀经历了独特的灰陶文化时代、玉器文化时代和青铜文明时代。距今4500年前以成都平原六座古城遗址为代表的宝墩文化,昭示着部落的集聚终于诞生出初期的城市文明。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衍变起来的以广汉三星堆和成都金沙遗址为代表的殷商西周时期古蜀文化,展示了玉器时代的独放异彩和青铜文明的不同凡响。
成都商业街战国早期船棺葬和新都马家大墓的发现,证实了古蜀开明王氏的存在不再是子虚乌有。古蜀国传说五祖从蚕丛、柏灌、鱼凫到杜宇、开明,这些不同时代的蜀族的生息和发展,就植根在考古发现的这一深厚的文化土壤之上。成都平原是当时长江上游古文明发展的中心,是长江文明的结穴处和生长点,这就是整个先秦时期巴蜀文化的历史定位。
秦汉时期,巴蜀以“水利殖国”为特征的农耕文明发展起来,到汉唐时期一直保持着“天府之国,秀冠华夏”的记录。直到宋代,天府农业文明尚达于鼎盛。两汉和唐宋时期,是巴蜀生态和文化发展均居于全国乃至世界前列的时期,出现了巴蜀文化的两次鼎盛。当时的巴蜀人创造了世界漆器制造中心、世界天然气发现始源地、雕版印刷术、世界纸币“交子”等几十项中国第一乃至世界第一的历史文化纪录,对大一统的中华民族文化作出了值得骄傲的奉献。
巴蜀文化创造者向以善于体认超越自我、贡献新质文化因素着称,“英曜炳灵”的文化巨人秀冠全国。从司马相如、扬雄、陈子昂、李白到苏轼、张问陶、李调元和郭沫若,都是“文章冠天下”的百科全书式文化巨人。在他们身上,渊源于三星堆青铜文明奇诡浪漫思维背景的巴蜀人球型思维和发散型思维特征最为鲜明。直到“五四”时期,第一个喊出“打倒孔家店”的是四川新繁人吴虞,体现了蜀人勇于开拓、不畏权势和习惯势力的精神。
穿着鲜艳靓丽的民族服饰,敲着留下岁月痕迹的牛皮大鼓,欢歌载舞,这就是基诺族人庆祝丰收的大鼓舞。太阳鼓在基诺族的节日里一定会出现,它被基诺族人视为神灵的象征,而太阳鼓也是基诺族文化的一个象征。那么,关于太阳鼓有着怎样的传说呢?
每年农历的十二月,基诺山鲜花盛开,欢声笑语。寨子里的卓巴(长老)敲响了牛皮大鼓。人们情不自禁地随着鼓点围着大鼓跳起粗犷的舞蹈,这就是基诺族喜庆丰收的民族舞蹈“太阳鼓舞”。
太阳鼓是基诺族最神圣的祭器和乐器,每个村寨一般有两面,即公鼓和母鼓。公鼓大些,母鼓稍小。鼓身用坚硬而不易开裂的圆木凿成,呈圆柱形,长约1米,直径约50-70厘米不等。两头均用方形木钉钉住牛皮为鼓面,两端鼓身四周各有20个木柄环绕,象征太阳光芒。每端距鼓面10厘米处还各开一方孔,用以系结绳索、穿杠抬鼓。木鼓的存放不用架子,而是用绳子吊挂起来。
基诺族视太阳鼓为神灵的化身、村寨的象征,认为它能保佑全寨人丁兴旺、五谷丰登。平时将其供放在卓巴和卓生(地位仅次于卓巴的另一长老)家里,任何人均不得随意触摸、敲击。只有卓巴宣布过年时和过年跳大鼓舞时,以及某些特定的场合才能敲击。
制作太阳鼓是每一个寨子极为重大的活动,并有一套严格的程序。首先是选好一棵树,并择吉日杀鸡祭神砍树。砍树必须在晚上进行,不能让女人和动物看见。凿好的鼓身要放置在寨子里专设的草棚里,在天将破晓时蒙鼓面。蒙鼓前先杀鸡祭鼓,鼓面蒙好后再次举行祭鼓仪式,欢跳大鼓舞。随后人们一路歌舞欢腾,将太阳鼓抬到卓巴或卓生家供奉。
基诺族为什么如此敬重太阳鼓呢?相传,远古的时候,天崩地裂,洪水滔滔,世上只有玛黑、玛纽兄妹得到造物主的指点,躲进蒙着牛皮的大鼓里才幸免于难。为了使人类得以繁衍,兄妹俩只好结为夫妻,生儿育女,成了基诺族的祖先。他们非常感激太阳鼓的救命之恩,于是便在每年十二月丰收喜庆之时敲击太阳鼓。儿孙们听到鼓声,便纷纷围拢大鼓,手舞足蹈,尽情欢跳,于是太阳鼓和太阳鼓舞就这样一代代传下来了。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部,伊犁河谷伸展在天山支脉德木里克山迤北的开阔地带,这里生活酷爱射箭的锡伯族人。锡伯族喜爱射箭运动已具有悠久的历史,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形成了锡伯族特有的射箭文化,是锡伯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锡伯族素以“善骑善射”著称,史书中的记载锡伯族的先民:“儿能骑羊,引弓射乌鸟鼠。少长则射狐兔,用为食。力士能贯弓,尽为甲骑。”“俗善骑射,以战死为荣,特产角端弓。”锡伯族人最初游牧于兴安岭、黑龙江一带,世代以打猎捕鱼为生。
“善骑善射”锡伯族
“有清一带,边患之大,莫过于疆。”清代早期,由于连年混战,地广人稀,新疆当地军务空虚。那时,伊犁地区因为地理环境已经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清政府在平定了准噶尔叛乱之后,为了保卫西北边陲地区,于1762年成立了伊犁将军府。应第一任伊犁将军明瑞的要求,乾隆皇帝下令调遣“能骑善射,精兵勇将”的锡伯族官兵驻守西部边疆,60年后才得返回家乡。而从最早的鲜卑族开始,锡伯人民就一直生活在呼伦贝尔大草原和沈阳等地区。锡伯官兵内心中深藏着对离开故土,离开亲人的感伤,毅然背上了弓箭,牵着马儿,带着妻子儿女踏上了西迁卫戍边疆的路程。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锡伯族大西迁。
弓箭的光辉历史
以弓箭为生的锡伯族也有很多的历史名将,以弓箭闻名,以武艺称雄。最为出名的要数曾参加平定准噶尔叛乱的锡伯将军额尔古伦的大儿子——萨林阿。锡伯史料记载,萨林阿从5岁就开始练箭,18岁随父亲出征,立下了汗马功劳,被称为锡伯族的神射手。萨林阿能做到一马三箭!就是骑在飞驰的骏马之上,在100米的射程内连出三箭,箭箭命中箭靶红心。这是现代人所做不到的。
萨林阿的弓术被当时的皇帝听闻,甚至招进了宫中面圣。在那时的天安门前表演了弓箭的绝技,震惊四座。被皇帝称赞为锡伯八旗的神箭手。“弓箭的发明不仅增强了古代国家的军事实力,随之而来的还有非常丰厚的民族文化底蕴。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射艺被称为君子六艺,讲究修身养性。孔孟更是将射礼提高到了哲学的高度,讲究“无为”便是“有为”的儒家思想。在锡伯族人眼里,练箭就是练心,是体现一个人的道德素养的事情。一个有道德有品质的人在射箭的时候会彬彬有礼,他不会重视结果而只重视过程,追求一种忘我的精神境界,达到人箭合一的层次。“射以观礼”更是成为古时评价一个人的道德修养的重要标准。
作为一个一生伴随着弓箭的民族,锡伯族很好地将中华儒家这种博大精深的思想继承了下来。锡伯人民每次射箭之前对手双方都会相互致意,作为一种射礼。尔后更会有精彩的祭祀、叫阵等活动,而比赛的结果已经不重要了。人们只是沉浸在这种弓箭比赛营造的氛围中,由此锡伯族也成为中国56个民族邮票上唯一一个和弓箭印刻在一起的民族。
锡伯族人的历史是一部弓箭的历史,是一部保卫国家、屯垦戍边的英雄诗歌,正如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描述的那样:“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宗教上的除恶方式都是各显神通的,在佛教里的除恶方式,常见的是做法事,而在基督教中,他们的除恶方式时洗礼。只是,基督教多为是西方宗教,因而并不是有多少人能够理解基督教文化中的洗礼是怎样的。那么,接下来就随小编一起去看看基督教洗礼文化是怎样的吧。
洗礼是耶稣被钉十字架前,为门徒设立的两个重要礼节之一。洗礼是初信者正式加入教会的一个必须的仪式或礼节。施洗约翰当时不许耶稣受他的洗,耶稣却说:“你暂且许我,因为我们理当这样尽诸般的义。”“义”也称作“礼”。举行洗礼是耶稣对门徒所发布的命令。历世历代的教会都遵行主的命令。《使徒行传》记载了初期教会的使徒们在这方面的做法:“你们各人要悔改,奉耶稣基督的名受洗,叫你们的罪得赦;……于是领受他话的人,就受了洗”。今天,对一个想要正式加入教会的人而言,受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水洗礼
水洗礼是指用水施洗,主要有下面三层意思:
(一)水洗礼主要指施洗约翰的洗礼,即悔改的洗。施洗约翰作为耶稣开展事工前的开路先锋,他所传讲的内容主要是关于悔改的信息,例如,他说:“天国近了,你们应当悔改。”他在约旦河里所施的洗也是悔改的洗礼,例如,约翰亲自说:“我是用水给你们施洗”。马可叙述说:“约翰来了,在旷野施洗,传悔改的洗礼,使罪得赦。”
(二)水洗礼是指归入耶稣基督的死。水洗礼表明旧我和罪的死亡,新我的出现。这一点在旧约和新约圣经中分别都有预表和描述。例如,以色列人过红海这件事有学者认为是一个预表。过红海前,以色列人受埃及法老王的压制,即受罪的控制,受尽奴役和苦难。红海过后,有会幕在他们中间,上帝与他们同在,预表一切都弃旧更新了;又如,洪水灭世这件事也是这样。洪水来临前,当时的人恶贯满盈,罪恶滔天。洪水过后,上帝与他们以虹立约,人们归顺上帝,预表人的罪孽被洪水洗净了;再如,保罗说:“岂不知我们这受洗归入基督耶稣的人,是受洗归入他的死吗?所以我们藉着洗礼归入死,和他一同埋葬,原是叫我们一举一动有新生的样式,像基督藉着父的荣耀从死里复活一样。”
(三)水洗礼是指受洗人与上帝立约。上帝与以色列人立约,耶稣来要继续并完成这个约。《圣经》之所以被称为“约书”就是这个原因。一个人在受洗时,教会为其举行水洗礼,就是要人和上帝立约。彼得说:“这水所表明的洗礼,现在藉着耶稣基督复活也拯救你们;这洗礼本不在乎除掉肉体的污秽,只求在神面前有无愧的良心。”学者认为,这个“求”字,最正确的翻译应为“立约”之意。即希望受洗的人在众信徒和上帝面前立弃旧更新、永不改变、永不反悔之契约。既然是立约,那双方就既有权利,又有责任和义务,并且不可失信,要恒久守住这个约。上帝是信实永不改变的,改变的往往是人类自己。一个人既然愿意受洗加入教会,就要立志受信仰的约束,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服务于教会,荣耀上帝。
更多“你所不知道的四川的历史与文化”的相关经验资讯请关注酷奇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热门推荐!
上一篇:驱蚊手环的原理是什么啊
下一篇:幼儿园新教师应该怎样上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