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信仰。侗族也不例外,但侗族崇拜多神,所以侗族文化也就因此丰富多彩。侗族是一个山地民族,对大自然的崇拜,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随着历史的发展进程,又多了很多信仰。那么,你知道侗族的信仰是什么吗?那就一起看看吧。
侗族信奉原始宗教,崇拜多神,无论是山川河流、古树巨石、桥梁、水井等,都视为有神灵之物,都是崇拜的对象。在侗族信仰的众神当中,以女性居多,有所谓坐守山坳的“萨对”,守桥头、床头的“萨高乔”、“萨高降”,偷魂盗魄的“萨两”,传播“天花”的“萨多”,制酒曲的“萨宾”等。
此外,还有一位至高无上的尊神叫做“萨岁”,又称“萨麻”、“萨柄”、“萨堂”,为许多侗族地区所信奉。人们认为她的神威最大,能主宰一切,保境安民,使六畜兴旺,村寨平安,几乎村村都设有她“神坛”。侗族人相信灵魂不死,有浓厚的自然崇拜、灵魂崇拜、祖先崇拜。生活中以鸡卜、草卜、卵卜、螺卜、米卜、卦卜测定吉凶。
信仰多神,以女姓神“萨岁”(意为创立村寨的始祖母)为至高无上之神,每个村寨都建立“萨岁庙”。有的地方受汉族影响,还信汉族的一些神。因此,也有的地方间设庵堂寺庙,敬奉观音、南岳、五台、关圣、文昌、二帝等神。佛教也有流传,有庵堂寺庙,但信奉的人不多。基督教、天主教也曾传入,但信奉者也不多。
您可能还会喜欢:
历史悠久的布依族丧葬文化
达斡尔族的特色服饰文化
十分具有特色的布依族茶文化
多元文化中的璀璨一脉:壮族师公戏
淮剧有被称为淮戏,淮剧是汉族传统戏曲中一种古老的曲种。现如今更多的流行在上海,安徽,江苏等部分省区。你知道淮剧都有哪些景点传统的剧目吗?本期淮剧文化,就带你一起来了解这些你不知道的淮剧经典剧目。
淮剧的经典剧目:早期有生活小戏《对舌》、《赶脚》、《巧奶奶骂猫》等,大戏“九莲十三英”(即《秦香莲》、《蓝玉莲》等9本带“莲”字的戏和《王二英》、《苏迪英》等13本带“英”字的戏)。
淮剧传统经典剧目有《赵五娘》、《莲花庵》、《孔雀东南飞》、《孟丽君》、《打金枝》、《牙痕记》(又名《安寿保卖身》)、《血手印》、《玉杯缘》、《吴汉三杀》、《九件衣》(又名《嫁衣血案》)、《哑女告状》、《恩仇记》、《柜中缘》、《白蛇传》、《李翠莲》、《岳飞》、《团圆之后》、《蓝桥会》、《千里送京娘》、《状元袍》、《官禁民灯》以及清宫戏《蓝齐格格》等颇有影响。
江苏省淮剧团的《太阳花》、《一江春水向东流》、《唢呐声声》,上海淮剧团的《家有长子》,盐城市淮剧团的《十品村官》,建湖淮剧团的《剃头匠与理发师》等淮剧现代剧也深受观众喜爱。
淮剧界有梁伟平、梁国英、王书龙、陈澄四位演员获得过中国戏剧梅花奖。
淮剧《太阳花》已入围全国精品工程,《一江春水向东流》、《诺言》荣获省舞台精品工程。
【结束语】并不是所有的剧目都能够深入人心,但是如果一个剧目能够让你记得,那么这个演出就变得更有意义了。
德昂族是中国众多的少数民族之一,在哪里有着最纯朴的人民,和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德昂族的传统文化都是当地人民通过自身的智慧和勤劳积累而成,那么,对于德昂族的民俗与风情你了解多少呢?下面的德昂族文化为您带来更多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德昂族,有人口15462人。主要散居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潞西县和临沧地区镇康县,其他分布在盈江、瑞丽、陇川、保山、梁河、龙陵、耿马等县。与傣、景颇、傈僳、佤、汉等民族交错而居。德昂族是西南边疆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渊源于古代的“濮人”。史书中的记载的“茫蛮部落”是德昂族的先民。新中国成立后称崩龙族,1985年,根据本民族的意愿,改名为德昂族。
德昂族居住分散,并与社会发展阶段各不相同的汉、傣、景颇、佤等民族杂居。因此,受这些民族影响,特别是受傣族的影响较深,其宗教信仰、生活习俗,基本与傣族相同。德昂族喜吃酸辣,嗜喝浓茶,亦善于种茶,几乎每户都栽种茶树,素有“古老茶农”之称。擅长编制竹器和草排(用野生茅草加工成盖房顶材料)和收集野生植物。制造银器是德昂族的传统工艺,在邻近各族中很有声誉。
德昂族有自己的语言,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昂语支。有三种方言,不少人通晓傣语、汉语或景颇语。民族渊源德昂族是保山、临沧、德宏一带最古老居民之一。德昂族的先民是濮人的一部分,最初居住在坝区和山区,农业和手工业都比较发展。至今潞西县芒市河边及轩岗坝等地,均有德昂族村落遗址。
据傣族父老相传,遮放坝区的许多水田都是德昂族开垦的,到元末明初德昂族才被迫迁入山区。在今德宏州高黎贡山西部的群山中,有许多引人注目的历史遗迹,如瑞丽县孟修寨旁的古佛塔,南津里附近的石铺村道,以及山区发现的大片古茶林等,据说都是德昂族先人留下的遗迹。可见德昂族是古代人口较多,经济较发达的民族。后来,由于各种原因,德昂族的地位急剧下降,人口越来越少,降为德宏地区受剥削压迫最深、地位最低的民族。
居室文化
德昂人的住房普遍为干栏式建筑,有较高的建筑水平。住房的主要材料是竹子和木材,屋脊之上还装饰有草制饰物,更是别有风趣。集体竹房建筑在本世纪三四十年代,德昂地区仍保留父系大家族,同一父系祖先的有血缘关系的后代共同居住在一所大房子内。集体生产,共同消费。
解放以后保存下来的最大一幢房子,长达50米,宽约15米,面积达750平米,一般大房子面积也在四五百平米左右。大家族逐步解体以后,有血缘关系以及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家族还有共住一所大房子的习惯,只是在经济生活方面是各自独立的。
个体家庭住房个体家庭的民居多为竹木结构、歇山式草顶的干栏建筑,平面多为长方形,但也有平面为半圆形,歇山式草顶呈弧形的,别有风格。干栏式民居上层住人,下层作畜厩,有主副两座楼梯。歇山式草顶为圆弧形的民居,当地又称“毡帽形”,风格粗犷。民居构架为穿斗式木梁柱,楼面、隔间均用竹片或木板铺设。
山寨茶香
茶叶是德昂族的命脉,
有德昂人的地方就有茶山,
神奇的《古歌》代代相传,
德昂人身上飘着茶叶的芳香。
这是德昂人传唱已久的古歌。
茶,是德昂族最重要的饮料。尤其是成年男子和中老年妇女,几乎一日不可无茶,而且好饮浓茶。他们喝茶时,常常将一大把茶叶放入一个小茶罐里加水少许煎煮,待茶呈深咖啡色时,将茶水倒在小茶盅里饮用。由于这种茶非常浓厚,所以一般人喝了极易兴奋,夜晚会彻夜难眠。而德昂人因经常饮用,却喝上了瘾,只要一日不喝,便会手脚酸软,四肢无力。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在中国的历史上有着许多的名人,他们通过自身的智慧创造出许多的传统文化,这些传统文化经过多年的传承和改善变得更加的牢固,山东是中国古代文化教育最为发达的区域,而与文化教育息息相关的则是山东的运河文化,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下面的山东文化告诉你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运河通,书院兴
山东是儒家文化的起源地,也是古代文化教育事业最发达的区域,历代书院兴盛便是明证之一。元代以后,山东境内书院数量有明显增加,好多着名书院如洙泗书院、泰山书院、尼山书院等,大都在运河流域。明朝中期以后山东书院发展更为迅速,新建书院达八十七所,修复前代书院九所,其中有四十二所在运河流经的区域。明朝后期,鲁西地区书院纷纷建立,正是运河交通带动文化交流和社会进步的突出表现。据统计,清代山东书院达213所,有86所分布在沿运河地区。书院数量多,既是运河区域经济文化发展的结果,也是文化兴盛的表现。
谈起产生于运河区域的文学特别是小说,人们首先会想到《金瓶梅》。其作者“兰陵笑笑生”到底是谁,学界目前已考证出百人之多,但究竟是谁,仍旧莫衷一是。不过所论及的作者绝大多数出生或生活在运河区域这一点是肯定的。《金瓶梅》内容更是与运河密切相关:书中展示了临清城市的繁华可与当时其他书籍相印证;七八十处对临清景物的描摹,在临清地方志中大都可以找到真实的记述;特别是对临清钞关、娱乐业、服务业、运输业的描绘,更说明作者对临清有全面深入的了解。通俗小说是市民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市民文学兴起的先决条件是城市工商业繁荣,市民阶层力量的壮大。明清运河畅通,推动了城市经济发展,通俗小说的出现适应了这样的需求,而《金瓶梅》显然是其中的代表。
运河带来民间信仰多元化
明朝开始,佛教和道教在山东呈现出由盛转衰的趋势,并逐渐向世俗化方向转变,而杂糅三教教义的民间宗教蓬勃发展。随着大运河区域南北文化交流融会逐日增强,许多异地神祗开始在山东运河区域传播,融入了本地社会生活,使这个区域的民间宗教和民间信仰出现多元化特点。
明代以前,山东地区的民间宗教以白莲教、弥勒教及摩尼教为主。明代中期新教派开始出现,它们在教义、组织、仪式等方面都与此前的教派有明显差异。成化年间,“无为教”在山东运河区域广泛传播,进入清代,各种名目的教派层出叠见,八卦教、清水教、天理教、离卦教、圆顿教、在理教、罗教、弘阳教、闻香教等等都在这个区域出现。明朝以前山东运河区域的民间信仰,除官府提倡的城隍、土地诸神之外,还有东岳大帝和碧霞元君信仰。明朝大运河贯通后,民间信仰的对象,有水神、行业神、自然神,还有圣贤神,数量与日俱增。其中以金龙四大王为代表的水神崇拜和关公信仰最为普遍,成为明清时期山东运河区域十分突出的社会文化现象。
苏禄王墓见证中外交流
明成祖建都北京后,鼓励海外国家来京朝贡。这时,京杭运河全线畅通,前来朝贡的诸国使者,大都从东南沿海登陆,沿运河乘船北上,到达北京。在山东运河沿线,常年可见东南亚各国朝贡的船只靠岸销货购物,各运河城市也都有东南亚各国的香料特产出售。
在大运河岸边的德州市郊,有一座明代外国国王的陵墓——苏禄王墓,它是明清时期东南亚国家使团沿大运河往来的见证。苏禄国位于菲律宾南部的苏禄群岛,永乐十五年(1417)八月,苏禄国三王率领家属、随从三百四十余人来北京朝贡。九月,使团沿运河南下回国。行至德州,东王病逝。明成祖闻讯,赐谥号“恭定”,按诸侯王葬制为其修建陵墓。按照中国礼俗,明成祖让苏禄东王的长子回国继承王位,次子安都禄、三子温哈刺及王妃、随从等十余人留在德州,守墓三年。
三年过后,苏禄王的两个儿子及王妃等不愿离去,后获准定居德州,长期为苏禄王守墓。他们死后也都葬在了苏禄王坟墓旁。按照中国的姓氏习俗,安都禄的后裔改姓安,温哈刺的后裔改姓温,苏禄王陵墓附近逐渐形成了安、温二姓居住的村庄。
明代日本与中国间的朝贡贸易很发达,这种贸易要经过朝廷批准,发给许可证明“勘合金牌”,所以也称勘合贸易。据《漂海录》记载,弘治年间,崔溥等人从宁波沿运河乘船北上,路过济宁以南的鲁桥镇时,岸边民众误认为他们是日本人,所以用日本语向他们打招呼。可见当时来往于山东运河沿线的日本人甚多。元代意大利着名旅行家马可·波罗曾经从北京出发沿大运河南下,在他的“游记”中,记录了很多山东运河沿线城市及运河区域的风土人情。
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由南京乘船去北京,曾在山东运河区域的临清、济宁逗留,《利玛窦中国札记》中也有不少山东运河城市的记载。西方人在运河区域的活动,传播了西方宗教和价值观念,但同时他们也把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带到了这里,客观上对运河区域与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起到了促进作用。
宗教教义指的是某一宗教所信奉的义理,每个宗教都有它独特的教义。那么你知道伊斯兰教的教义是什么吗?伊斯兰教 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其信徒遍布世界各地。伊斯兰教文化内容广泛,伊斯兰教义主要由三部分构成,不同程度地渗透在各个学科领域,所以值得我们去了解。
1、基本信仰,指信安拉、信天使、信经典、信使者、信后世、信前定。
信安拉。伊斯兰教是严格的一神教,要相信除安拉之外别无神灵,安拉是宇宙间至高无上的主宰。
信天使。认为天使是安拉用“光”创造的无形妙体,受安拉的差遣管理天国和地狱,并向人间传达安拉的旨意,记录人间的功过。
信经典。认为《古兰经》是安拉启示的一部天经,教徒必须信仰和遵奉,不得诋毁和篡改。
信先知(圣人)。《古兰经》中曾提到了许多位使者,其中有阿丹、努哈、易卜拉欣、穆萨、尔撒(即《圣经》中的 亚当、诺亚、亚伯拉罕、摩西、耶稣),只有安拉知道他们的数目,使者中最后一位是穆罕默德,他也是最伟大的先知 ,是最尊贵的使者,也是安拉“封印”的使者,负有传达“安拉之道”的重大使命,因为他是被安拉派遣到人神两类的 使者,只要信仰安拉的人都应服从他的使者。
信后世。伊斯兰教认为:整个宇宙及一切生命,终将有一天全部毁灭。然后安位使一切生命复活,即复活日来临。
信前定。穆斯林大众和正统派对前定的主张处于宿命论和自由论中间,认为世间的一切都是由安拉预先安排好的,任何人都不能变更,唯有对真主的顺从和忍耐才符合真主的意愿。
2、宗教义务,指穆斯林必须完成的五项基本功课,简称念、礼、斋、课、朝。
3、公益与善行,指穆斯林必须遵守、履行《古兰经》和先知穆罕默德为人类制定的行为规范与公益义务。
更多“侗族信仰,你所不知道的侗族信仰文化”的相关经验资讯请关注酷奇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热门推荐!
上一篇:如何进行新教师的培训
下一篇:微信发什么字会掉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