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部,伊犁河谷伸展在天山支脉德木里克山迤北的开阔地带,这里生活酷爱射箭的锡伯族人。锡伯族喜爱射箭运动已具有悠久的历史,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形成了锡伯族特有的射箭文化,是锡伯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锡伯族素以“善骑善射”著称,史书中的记载锡伯族的先民:“儿能骑羊,引弓射乌鸟鼠。少长则射狐兔,用为食。力士能贯弓,尽为甲骑。”“俗善骑射,以战死为荣,特产角端弓。”锡伯族人最初游牧于兴安岭、黑龙江一带,世代以打猎捕鱼为生。
“善骑善射”锡伯族
“有清一带,边患之大,莫过于疆。”清代早期,由于连年混战,地广人稀,新疆当地军务空虚。那时,伊犁地区因为地理环境已经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清政府在平定了准噶尔叛乱之后,为了保卫西北边陲地区,于1762年成立了伊犁将军府。应第一任伊犁将军明瑞的要求,乾隆皇帝下令调遣“能骑善射,精兵勇将”的锡伯族官兵驻守西部边疆,60年后才得返回家乡。而从最早的鲜卑族开始,锡伯人民就一直生活在呼伦贝尔大草原和沈阳等地区。锡伯官兵内心中深藏着对离开故土,离开亲人的感伤,毅然背上了弓箭,牵着马儿,带着妻子儿女踏上了西迁卫戍边疆的路程。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锡伯族大西迁。
弓箭的光辉历史
以弓箭为生的锡伯族也有很多的历史名将,以弓箭闻名,以武艺称雄。最为出名的要数曾参加平定准噶尔叛乱的锡伯将军额尔古伦的大儿子——萨林阿。锡伯史料记载,萨林阿从5岁就开始练箭,18岁随父亲出征,立下了汗马功劳,被称为锡伯族的神射手。萨林阿能做到一马三箭!就是骑在飞驰的骏马之上,在100米的射程内连出三箭,箭箭命中箭靶红心。这是现代人所做不到的。
萨林阿的弓术被当时的皇帝听闻,甚至招进了宫中面圣。在那时的天安门前表演了弓箭的绝技,震惊四座。被皇帝称赞为锡伯八旗的神箭手。“弓箭的发明不仅增强了古代国家的军事实力,随之而来的还有非常丰厚的民族文化底蕴。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射艺被称为君子六艺,讲究修身养性。孔孟更是将射礼提高到了哲学的高度,讲究“无为”便是“有为”的儒家思想。在锡伯族人眼里,练箭就是练心,是体现一个人的道德素养的事情。一个有道德有品质的人在射箭的时候会彬彬有礼,他不会重视结果而只重视过程,追求一种忘我的精神境界,达到人箭合一的层次。“射以观礼”更是成为古时评价一个人的道德修养的重要标准。
作为一个一生伴随着弓箭的民族,锡伯族很好地将中华儒家这种博大精深的思想继承了下来。锡伯人民每次射箭之前对手双方都会相互致意,作为一种射礼。尔后更会有精彩的祭祀、叫阵等活动,而比赛的结果已经不重要了。人们只是沉浸在这种弓箭比赛营造的氛围中,由此锡伯族也成为中国56个民族邮票上唯一一个和弓箭印刻在一起的民族。
锡伯族人的历史是一部弓箭的历史,是一部保卫国家、屯垦戍边的英雄诗歌,正如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描述的那样:“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伊斯兰教是许多少数民族信仰的宗教,而信奉伊斯兰教的民族许多的文化也和宗教息息相关。柯尔克孜族也和其他信奉伊斯兰教的民族一样有着许多的禁忌,这些禁忌包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那么,你知道柯尔克孜族的禁忌有哪些吗?下面的柯尔克孜族文化为您带来更多内容,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在食肉方面,他们忌食猪、狗、骡、驴肉和未经宰杀而死亡的动物。要膳前要洗手,饭后也要洗手,洗完后手上的水珠不能乱甩,必须用毛巾擦干净;主人给客人端出的食品,客人要吃,但不能吃干净,要剩下一点还给主人;家里来了尊贵的客人,一般主人要杀羊热情款待,并请客人中的长者先吃羊头,表示尊重;来到柯尔克孜族家中作客时,不能随便揭开厨房的布帘看,参加婚礼时,也不能揭开新房的门帘看;新婚时,公公不能看见媳妇的面孔;客人出门时要背朝门外退出;牧民出门,搬迁也有具体的规定,一般单日不搬家,单日不出门、主麻日(星期五)不走远路等等。柯尔克孜族的这些禁忌除了受到伊斯兰教的影响外,还受到萨满教的影响。
婚姻禁忌
迎亲日,新郎在迎亲人的陪同下骑马到女方家,女方女眷友好迎之,男眷却手持绳索,将新郎五花大绑捆在帐篷(或门)前,然后捆绑新娘并将一对新人栓在一起。新人不可流露不满情绪或恼怒,否则于亲事不吉。直到新郎父兄向女方亲友“求情”再三,新人才可被“释放”。
生活禁忌
两人对面谈话时,忌咳嗽、擤鼻涕、打哈欠等。否则认为对对方不敬。忌媳妇的臀部对着长辈,故媳妇自屋里出来时,禁忌转身,只可退着出来。客人出门时亦应背朝门退出。最忌撒谎、欺骗和赌咒,若发现,轻者受训,重者引起公愤,甚至被逐出村。
宗教教义指的是某一宗教所信奉的义理,每个宗教都有它独特的教义。那么你知道伊斯兰教的教义是什么吗?伊斯兰教 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其信徒遍布世界各地。伊斯兰教文化内容广泛,伊斯兰教义主要由三部分构成,不同程度地渗透在各个学科领域,所以值得我们去了解。
1、基本信仰,指信安拉、信天使、信经典、信使者、信后世、信前定。
信安拉。伊斯兰教是严格的一神教,要相信除安拉之外别无神灵,安拉是宇宙间至高无上的主宰。
信天使。认为天使是安拉用“光”创造的无形妙体,受安拉的差遣管理天国和地狱,并向人间传达安拉的旨意,记录人间的功过。
信经典。认为《古兰经》是安拉启示的一部天经,教徒必须信仰和遵奉,不得诋毁和篡改。
信先知(圣人)。《古兰经》中曾提到了许多位使者,其中有阿丹、努哈、易卜拉欣、穆萨、尔撒(即《圣经》中的 亚当、诺亚、亚伯拉罕、摩西、耶稣),只有安拉知道他们的数目,使者中最后一位是穆罕默德,他也是最伟大的先知 ,是最尊贵的使者,也是安拉“封印”的使者,负有传达“安拉之道”的重大使命,因为他是被安拉派遣到人神两类的 使者,只要信仰安拉的人都应服从他的使者。
信后世。伊斯兰教认为:整个宇宙及一切生命,终将有一天全部毁灭。然后安位使一切生命复活,即复活日来临。
信前定。穆斯林大众和正统派对前定的主张处于宿命论和自由论中间,认为世间的一切都是由安拉预先安排好的,任何人都不能变更,唯有对真主的顺从和忍耐才符合真主的意愿。
2、宗教义务,指穆斯林必须完成的五项基本功课,简称念、礼、斋、课、朝。
3、公益与善行,指穆斯林必须遵守、履行《古兰经》和先知穆罕默德为人类制定的行为规范与公益义务。
淮剧有被称为淮戏,淮剧是汉族传统戏曲中一种古老的曲种。现如今更多的流行在上海,安徽,江苏等部分省区。你知道淮剧都有哪些景点传统的剧目吗?本期淮剧文化,就带你一起来了解这些你不知道的淮剧经典剧目。
淮剧的经典剧目:早期有生活小戏《对舌》、《赶脚》、《巧奶奶骂猫》等,大戏“九莲十三英”(即《秦香莲》、《蓝玉莲》等9本带“莲”字的戏和《王二英》、《苏迪英》等13本带“英”字的戏)。
淮剧传统经典剧目有《赵五娘》、《莲花庵》、《孔雀东南飞》、《孟丽君》、《打金枝》、《牙痕记》(又名《安寿保卖身》)、《血手印》、《玉杯缘》、《吴汉三杀》、《九件衣》(又名《嫁衣血案》)、《哑女告状》、《恩仇记》、《柜中缘》、《白蛇传》、《李翠莲》、《岳飞》、《团圆之后》、《蓝桥会》、《千里送京娘》、《状元袍》、《官禁民灯》以及清宫戏《蓝齐格格》等颇有影响。
江苏省淮剧团的《太阳花》、《一江春水向东流》、《唢呐声声》,上海淮剧团的《家有长子》,盐城市淮剧团的《十品村官》,建湖淮剧团的《剃头匠与理发师》等淮剧现代剧也深受观众喜爱。
淮剧界有梁伟平、梁国英、王书龙、陈澄四位演员获得过中国戏剧梅花奖。
淮剧《太阳花》已入围全国精品工程,《一江春水向东流》、《诺言》荣获省舞台精品工程。
【结束语】并不是所有的剧目都能够深入人心,但是如果一个剧目能够让你记得,那么这个演出就变得更有意义了。
中国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在中国的历史上有着许多的传说,这些传说大多来自民间,传说的题材多样、内容丰富。而在不少的少数民族中也有着属于自己民族的传说,这些传说也是根据当地故事改编而成。下面的傈僳族文化为你讲述傈僳族的传说,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傈僳族红腰带的传说》
从前,有一个聪明能干的傈僳小伙子,常常在山林里安下绳套,不是套住野猪,就是套住獐子,每次“取山”都不落空。这样,大家都喊他安山匠。
这天早晨,安山匠喜喜欢欢地来取山,走到一棵大槠木树下,一看:套着一只红棕色的毛狗了。他很讨厌毛狗,不想要它。顺手抽出腰刀,“呸!”了一声:“臭东西!我杀了你,丢在山上喂老鸹。”举起刀子就要戳下去。突然,那毛狗说起话来:“慢点!我不是毛狗。”安山匠说:“最狡猾的就是毛狗,没得人听你说假话!”他又举起刀子要杀下去。
毛狗一点也不害怕,和和气气地说:“看人不能只看样子。我只是披了一张毛狗皮,你信不信?”安山匠倒信不信,紧紧握住刀,瞪起眼睛,看毛狗耍啥子把戏。毛狗说:“不信就看。”一把拉掉披在身上的毛皮,露出白生生的皮肉,黑油油的长辫子,红润润的瓜子脸,水灵灵的大眼睛,高高的鼻梁,小小的嘴巴,还有一对深深的酒窝。阿呗!真比山茶花还好看。
安山匠惊呆了,问:“你到底是啥子人?”仙女笑眯眯地说:“不要怕。我是天管师的女儿。八月初一开天门的时候,我在南天门玩耍,看到人间有个又勤劳又勇敢的小伙子,他安山不嫌路远,种地不怕太阳晒。天上那些天兵天将好吃懒做,一个都比不上他,我就喜欢他了。”安山匠赶忙问:“你喜欢的小伙子是哪个?”仙女说:“就是你。”安山匠心里一阵喜欢,又觉得很可惜:“你为啥偏偏披上毛狗皮啊?毛狗的名声臭得很!”
仙女这才对他说:她把心事给阿爸说了,天管师不答允,她就成天跟在阿爸身边,左说右说,说了很久,天管师才同意了女儿的请求,喊她披上毛狗皮,假装被套住的样子,试一试这个小伙子的心是不是善良,待女儿好不好。要真正满意了,才能成亲。安山匠一听,很不好意思:“哎呀!我差一点就把你害了。”仙女觉得他很诚实,就跟他回家,成了两口子。第二年,仙女生了个又白又胖的儿子。隔一年,又生了个乖乖巧巧的女儿。一家人日子过得很美满。
两个儿女渐渐长大了,学走路,学说话了。安山匠就给儿女讲安山、种地的事,教他们做活路;仙女给儿女讲星星、月亮的故事,教他们学礼节,都很快活,只是有个事情使她很为难,就是她从天上披起毛狗皮来到人间,一直找不到换洗衣裳。一天中午,她趁男人不在屋里,跑上大山去,想找一身合适的衣服穿。这时,本来是大太阳好天气,突然雷声“隆隆”下起了暴雨。安山匠跑回家来,浑身淋得精湿,一看铺上两个娃儿睡得好好的,婆娘不在屋里。
等了一阵不见回来,他害怕出啥事,心里又慌,又着急,打起一把青布伞,顶着大雨上山去找。一路走,一路喊。走呀,喊呀!最后在一个山洞里找到了。仙女给男人说了自己的难处,他马上走出山洞去想办法。外面,满山的树木、花草都很好看,但是一样也不能当衣裳穿,他也觉得很难办了。这时候,雨还在下,雨点打在伞上“笃、笃、笃”地响。安山匠望着伞看了一阵,忽然灵机一动,跑进山洞去高兴地喊:“找到了!找到了!”仙女问他找到啥子,他使劲拉掉伞骨子,把伞衣递给婆娘:“你看,这一条裙子多合适!”
仙女把伞衣当做裙子穿起一比试,不长也不短,刚好打齐小腿肚;一走路,伞裙飘飘浪浪,好看得很。安山匠欢喜得拉起仙女就走,仙女一松手,裙子就逡掉在地上,她只好两手提着裙口走出山洞。裙子是好,就是很不方便。阿哩喂!安山匠一时也想不出好办法来。
这时候雨停了,天晴了,山头上现出一道五颜六色的彩虹。仙女一看彩虹,心里晓得是咋个回事了,眼里流出了泪水。原来,他们两口子真心诚意地相爱,感动了天管师,天管师把一条珍奇的仙绳抛下半空,化做这条彩虹。仙女伸出两根手指,向空中的彩虹一剪,把一段红颜色的虹剪落下来,当做腰带,把裙口紧紧地扎起。这样,裙子再也不朝下逡,两只手也腾出来做活路了。傈僳妇女用仙绳做的红腰带,就像蓝天上的彩虹一样美丽;那剩下的一长节仙绳,到现在还弯弯地挂在半空中,只是,要在雨过天晴的时候才能看得见。
更多“你所不知道的锡伯族的射箭文化”的相关经验资讯请关注酷奇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热门推荐!
上一篇:梦见拜玉皇大帝啥意思
下一篇:居里夫人的科学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