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在中国的历史上有着许多的传说,这些传说大多来自民间,传说的题材多样、内容丰富。而在不少的少数民族中也有着属于自己民族的传说,这些传说也是根据当地故事改编而成。下面的傈僳族文化为你讲述傈僳族的传说,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傈僳族红腰带的传说》
从前,有一个聪明能干的傈僳小伙子,常常在山林里安下绳套,不是套住野猪,就是套住獐子,每次“取山”都不落空。这样,大家都喊他安山匠。
这天早晨,安山匠喜喜欢欢地来取山,走到一棵大槠木树下,一看:套着一只红棕色的毛狗了。他很讨厌毛狗,不想要它。顺手抽出腰刀,“呸!”了一声:“臭东西!我杀了你,丢在山上喂老鸹。”举起刀子就要戳下去。突然,那毛狗说起话来:“慢点!我不是毛狗。”安山匠说:“最狡猾的就是毛狗,没得人听你说假话!”他又举起刀子要杀下去。
毛狗一点也不害怕,和和气气地说:“看人不能只看样子。我只是披了一张毛狗皮,你信不信?”安山匠倒信不信,紧紧握住刀,瞪起眼睛,看毛狗耍啥子把戏。毛狗说:“不信就看。”一把拉掉披在身上的毛皮,露出白生生的皮肉,黑油油的长辫子,红润润的瓜子脸,水灵灵的大眼睛,高高的鼻梁,小小的嘴巴,还有一对深深的酒窝。阿呗!真比山茶花还好看。
安山匠惊呆了,问:“你到底是啥子人?”仙女笑眯眯地说:“不要怕。我是天管师的女儿。八月初一开天门的时候,我在南天门玩耍,看到人间有个又勤劳又勇敢的小伙子,他安山不嫌路远,种地不怕太阳晒。天上那些天兵天将好吃懒做,一个都比不上他,我就喜欢他了。”安山匠赶忙问:“你喜欢的小伙子是哪个?”仙女说:“就是你。”安山匠心里一阵喜欢,又觉得很可惜:“你为啥偏偏披上毛狗皮啊?毛狗的名声臭得很!”
仙女这才对他说:她把心事给阿爸说了,天管师不答允,她就成天跟在阿爸身边,左说右说,说了很久,天管师才同意了女儿的请求,喊她披上毛狗皮,假装被套住的样子,试一试这个小伙子的心是不是善良,待女儿好不好。要真正满意了,才能成亲。安山匠一听,很不好意思:“哎呀!我差一点就把你害了。”仙女觉得他很诚实,就跟他回家,成了两口子。第二年,仙女生了个又白又胖的儿子。隔一年,又生了个乖乖巧巧的女儿。一家人日子过得很美满。
两个儿女渐渐长大了,学走路,学说话了。安山匠就给儿女讲安山、种地的事,教他们做活路;仙女给儿女讲星星、月亮的故事,教他们学礼节,都很快活,只是有个事情使她很为难,就是她从天上披起毛狗皮来到人间,一直找不到换洗衣裳。一天中午,她趁男人不在屋里,跑上大山去,想找一身合适的衣服穿。这时,本来是大太阳好天气,突然雷声“隆隆”下起了暴雨。安山匠跑回家来,浑身淋得精湿,一看铺上两个娃儿睡得好好的,婆娘不在屋里。
等了一阵不见回来,他害怕出啥事,心里又慌,又着急,打起一把青布伞,顶着大雨上山去找。一路走,一路喊。走呀,喊呀!最后在一个山洞里找到了。仙女给男人说了自己的难处,他马上走出山洞去想办法。外面,满山的树木、花草都很好看,但是一样也不能当衣裳穿,他也觉得很难办了。这时候,雨还在下,雨点打在伞上“笃、笃、笃”地响。安山匠望着伞看了一阵,忽然灵机一动,跑进山洞去高兴地喊:“找到了!找到了!”仙女问他找到啥子,他使劲拉掉伞骨子,把伞衣递给婆娘:“你看,这一条裙子多合适!”
仙女把伞衣当做裙子穿起一比试,不长也不短,刚好打齐小腿肚;一走路,伞裙飘飘浪浪,好看得很。安山匠欢喜得拉起仙女就走,仙女一松手,裙子就逡掉在地上,她只好两手提着裙口走出山洞。裙子是好,就是很不方便。阿哩喂!安山匠一时也想不出好办法来。
这时候雨停了,天晴了,山头上现出一道五颜六色的彩虹。仙女一看彩虹,心里晓得是咋个回事了,眼里流出了泪水。原来,他们两口子真心诚意地相爱,感动了天管师,天管师把一条珍奇的仙绳抛下半空,化做这条彩虹。仙女伸出两根手指,向空中的彩虹一剪,把一段红颜色的虹剪落下来,当做腰带,把裙口紧紧地扎起。这样,裙子再也不朝下逡,两只手也腾出来做活路了。傈僳妇女用仙绳做的红腰带,就像蓝天上的彩虹一样美丽;那剩下的一长节仙绳,到现在还弯弯地挂在半空中,只是,要在雨过天晴的时候才能看得见。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信仰。侗族也不例外,但侗族崇拜多神,所以侗族文化也就因此丰富多彩。侗族是一个山地民族,对大自然的崇拜,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随着历史的发展进程,又多了很多信仰。那么,你知道侗族的信仰是什么吗?那就一起看看吧。
侗族信奉原始宗教,崇拜多神,无论是山川河流、古树巨石、桥梁、水井等,都视为有神灵之物,都是崇拜的对象。在侗族信仰的众神当中,以女性居多,有所谓坐守山坳的“萨对”,守桥头、床头的“萨高乔”、“萨高降”,偷魂盗魄的“萨两”,传播“天花”的“萨多”,制酒曲的“萨宾”等。
此外,还有一位至高无上的尊神叫做“萨岁”,又称“萨麻”、“萨柄”、“萨堂”,为许多侗族地区所信奉。人们认为她的神威最大,能主宰一切,保境安民,使六畜兴旺,村寨平安,几乎村村都设有她“神坛”。侗族人相信灵魂不死,有浓厚的自然崇拜、灵魂崇拜、祖先崇拜。生活中以鸡卜、草卜、卵卜、螺卜、米卜、卦卜测定吉凶。
信仰多神,以女姓神“萨岁”(意为创立村寨的始祖母)为至高无上之神,每个村寨都建立“萨岁庙”。有的地方受汉族影响,还信汉族的一些神。因此,也有的地方间设庵堂寺庙,敬奉观音、南岳、五台、关圣、文昌、二帝等神。佛教也有流传,有庵堂寺庙,但信奉的人不多。基督教、天主教也曾传入,但信奉者也不多。
您可能还会喜欢:
历史悠久的布依族丧葬文化
达斡尔族的特色服饰文化
十分具有特色的布依族茶文化
多元文化中的璀璨一脉:壮族师公戏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在中国的历史上有着许多的名人,他们通过自身的智慧创造出许多的传统文化,这些传统文化经过多年的传承和改善变得更加的牢固,山东是中国古代文化教育最为发达的区域,而与文化教育息息相关的则是山东的运河文化,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下面的山东文化告诉你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运河通,书院兴
山东是儒家文化的起源地,也是古代文化教育事业最发达的区域,历代书院兴盛便是明证之一。元代以后,山东境内书院数量有明显增加,好多着名书院如洙泗书院、泰山书院、尼山书院等,大都在运河流域。明朝中期以后山东书院发展更为迅速,新建书院达八十七所,修复前代书院九所,其中有四十二所在运河流经的区域。明朝后期,鲁西地区书院纷纷建立,正是运河交通带动文化交流和社会进步的突出表现。据统计,清代山东书院达213所,有86所分布在沿运河地区。书院数量多,既是运河区域经济文化发展的结果,也是文化兴盛的表现。
谈起产生于运河区域的文学特别是小说,人们首先会想到《金瓶梅》。其作者“兰陵笑笑生”到底是谁,学界目前已考证出百人之多,但究竟是谁,仍旧莫衷一是。不过所论及的作者绝大多数出生或生活在运河区域这一点是肯定的。《金瓶梅》内容更是与运河密切相关:书中展示了临清城市的繁华可与当时其他书籍相印证;七八十处对临清景物的描摹,在临清地方志中大都可以找到真实的记述;特别是对临清钞关、娱乐业、服务业、运输业的描绘,更说明作者对临清有全面深入的了解。通俗小说是市民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市民文学兴起的先决条件是城市工商业繁荣,市民阶层力量的壮大。明清运河畅通,推动了城市经济发展,通俗小说的出现适应了这样的需求,而《金瓶梅》显然是其中的代表。
运河带来民间信仰多元化
明朝开始,佛教和道教在山东呈现出由盛转衰的趋势,并逐渐向世俗化方向转变,而杂糅三教教义的民间宗教蓬勃发展。随着大运河区域南北文化交流融会逐日增强,许多异地神祗开始在山东运河区域传播,融入了本地社会生活,使这个区域的民间宗教和民间信仰出现多元化特点。
明代以前,山东地区的民间宗教以白莲教、弥勒教及摩尼教为主。明代中期新教派开始出现,它们在教义、组织、仪式等方面都与此前的教派有明显差异。成化年间,“无为教”在山东运河区域广泛传播,进入清代,各种名目的教派层出叠见,八卦教、清水教、天理教、离卦教、圆顿教、在理教、罗教、弘阳教、闻香教等等都在这个区域出现。明朝以前山东运河区域的民间信仰,除官府提倡的城隍、土地诸神之外,还有东岳大帝和碧霞元君信仰。明朝大运河贯通后,民间信仰的对象,有水神、行业神、自然神,还有圣贤神,数量与日俱增。其中以金龙四大王为代表的水神崇拜和关公信仰最为普遍,成为明清时期山东运河区域十分突出的社会文化现象。
苏禄王墓见证中外交流
明成祖建都北京后,鼓励海外国家来京朝贡。这时,京杭运河全线畅通,前来朝贡的诸国使者,大都从东南沿海登陆,沿运河乘船北上,到达北京。在山东运河沿线,常年可见东南亚各国朝贡的船只靠岸销货购物,各运河城市也都有东南亚各国的香料特产出售。
在大运河岸边的德州市郊,有一座明代外国国王的陵墓——苏禄王墓,它是明清时期东南亚国家使团沿大运河往来的见证。苏禄国位于菲律宾南部的苏禄群岛,永乐十五年(1417)八月,苏禄国三王率领家属、随从三百四十余人来北京朝贡。九月,使团沿运河南下回国。行至德州,东王病逝。明成祖闻讯,赐谥号“恭定”,按诸侯王葬制为其修建陵墓。按照中国礼俗,明成祖让苏禄东王的长子回国继承王位,次子安都禄、三子温哈刺及王妃、随从等十余人留在德州,守墓三年。
三年过后,苏禄王的两个儿子及王妃等不愿离去,后获准定居德州,长期为苏禄王守墓。他们死后也都葬在了苏禄王坟墓旁。按照中国的姓氏习俗,安都禄的后裔改姓安,温哈刺的后裔改姓温,苏禄王陵墓附近逐渐形成了安、温二姓居住的村庄。
明代日本与中国间的朝贡贸易很发达,这种贸易要经过朝廷批准,发给许可证明“勘合金牌”,所以也称勘合贸易。据《漂海录》记载,弘治年间,崔溥等人从宁波沿运河乘船北上,路过济宁以南的鲁桥镇时,岸边民众误认为他们是日本人,所以用日本语向他们打招呼。可见当时来往于山东运河沿线的日本人甚多。元代意大利着名旅行家马可·波罗曾经从北京出发沿大运河南下,在他的“游记”中,记录了很多山东运河沿线城市及运河区域的风土人情。
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由南京乘船去北京,曾在山东运河区域的临清、济宁逗留,《利玛窦中国札记》中也有不少山东运河城市的记载。西方人在运河区域的活动,传播了西方宗教和价值观念,但同时他们也把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带到了这里,客观上对运河区域与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起到了促进作用。
宗教教义指的是某一宗教所信奉的义理,每个宗教都有它独特的教义。那么你知道伊斯兰教的教义是什么吗?伊斯兰教 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其信徒遍布世界各地。伊斯兰教文化内容广泛,伊斯兰教义主要由三部分构成,不同程度地渗透在各个学科领域,所以值得我们去了解。
1、基本信仰,指信安拉、信天使、信经典、信使者、信后世、信前定。
信安拉。伊斯兰教是严格的一神教,要相信除安拉之外别无神灵,安拉是宇宙间至高无上的主宰。
信天使。认为天使是安拉用“光”创造的无形妙体,受安拉的差遣管理天国和地狱,并向人间传达安拉的旨意,记录人间的功过。
信经典。认为《古兰经》是安拉启示的一部天经,教徒必须信仰和遵奉,不得诋毁和篡改。
信先知(圣人)。《古兰经》中曾提到了许多位使者,其中有阿丹、努哈、易卜拉欣、穆萨、尔撒(即《圣经》中的 亚当、诺亚、亚伯拉罕、摩西、耶稣),只有安拉知道他们的数目,使者中最后一位是穆罕默德,他也是最伟大的先知 ,是最尊贵的使者,也是安拉“封印”的使者,负有传达“安拉之道”的重大使命,因为他是被安拉派遣到人神两类的 使者,只要信仰安拉的人都应服从他的使者。
信后世。伊斯兰教认为:整个宇宙及一切生命,终将有一天全部毁灭。然后安位使一切生命复活,即复活日来临。
信前定。穆斯林大众和正统派对前定的主张处于宿命论和自由论中间,认为世间的一切都是由安拉预先安排好的,任何人都不能变更,唯有对真主的顺从和忍耐才符合真主的意愿。
2、宗教义务,指穆斯林必须完成的五项基本功课,简称念、礼、斋、课、朝。
3、公益与善行,指穆斯林必须遵守、履行《古兰经》和先知穆罕默德为人类制定的行为规范与公益义务。
更多“傈僳族传说,你所不知道的傈僳族”的相关经验资讯请关注酷奇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热门推荐!
上一篇:甜油麦菜怎么做
下一篇:十字路口停车怎样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