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蛙和牯牛》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孤陋寡闻却自高自大、不自量力的人必将惨遭失败,要正确客观的认识自我,了解自己的能力和性格,既不自卑,也不盲目自信”。
《青蛙和牯牛》描写了青蛙看见牯牛走近来吃草,它下决心要尽最大的力量来赛过牯牛的庞大的小故事,启示是“人贵有自知之明”,要经常进行自我反思,看到自己的长处更能容纳自己的不足,并寻求方法改进。
青蛙和小鸟在争论谁看的天空更大的问题,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是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由《庄子秋水》中“井蛙不可以语与海者,拘于虚也”改编。
坐井观天是一则寓言故事,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用来比喻和讽刺眼界狭窄或学识肤浅之人。坐井观天出自唐·韩愈《原道》:“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孩子们能够从中学到很多做人、处事的道理。
青蛙就是普通的青蛙,全身绿色为主,嘴部较圆,腿略短;田鸡是身上有花纹的,有灰色,黑色花纹或斑点,嘴部较尖,腿长点,平时喜欢蹲在草丛里,弹跳力很强,比普通青蛙大点;蟾蜍,常见的有两种,一种是喜欢在陆地、草丛里、夜间出没于房屋周围,身体发黑,比较肥,眼睛白色、瞳孔黑色。还有一种喜欢在树上,皮肤黄褐色,较瘦,眼睛是红色、瞳孔黑色。蟾蜍表皮角质化,所以比较耐旱,可以在离水较远的干燥环境中活动。青蛙和蟾蜍的体色虽不相同,但在不同的生活环境中都有保护作用,且受环境的影响变异很大。 蟾蜍的跳跃能力远不如青蛙,但是毒腺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它免于被食肉动物吞食,这类器官是保护性的器官。雄蛙具有一对声囊,是发声的共鸣器。
青蛙和蟾蜍的不同点如下:
1、皮肤和体色不同。
青蛙从眼的后方直至后肢的基部有2条纵行的皱褶,呈金黄色或浅棕色。青蛙背部是褐色或黄绿色,腹面呈白色。蟾蜍皮肤粗糙,全身密布大小不等的疣状突起。背面暗褐色,腹面乳黄色。
2、毒腺不同。
蟾蜍有丰富的毒腺,分皮肤腺和耳后腺。皮肤腺分布在躯体的背面,所处的表皮局部增厚成疣粒状,而青蛙没有毒腺。
3、声囊不同。
雄蛙口角的后面有一对声囊,发声时口腔内气体压进声囊,使它扩大成球状,雌蛙没有声囊。而蟾蜍无论雌雄都没有声囊。
4、齿与舌不同。
青蛙上颌边缘有一排细小的上颌齿,在口腔顶部犁骨上也有两排并列横生的瘤状小突起,叫犁骨齿。而蟾蜍的上下颌都没有齿。拉出青蛙的舌,它的舌尖是分叉的,而蟾蜍的舌尖是不分叉的。
5、椎体不同。
青蛙的前7个椎体都呈圆柱形,前端凹入后端凸出,叫做前凹型,而第8个椎体却呈双凹型,而蟾蜍前8个椎骨都是前凹型。
更多“青蛙和牯牛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的相关经验资讯请关注酷奇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