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所不欲勿施于意思是如果自己都不希望被人此般对待,推己及人,自己也不要那般待人。出自《论语·颜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这句话和老子的“无为而治”有些相似,大概就是“恕”了。自己不喜欢,也不要给对方增添烦恼。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名言。
2、大概就是“恕”了。自己不喜欢,也不要给对方增添烦恼。
3、自己不愿承受的事也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始祖孔子的一种准则。也就是,你要求别人做什么时,首先自己本身也愿意这样做,或你本身也做到如别人这样了,那么你的要求才会心安理得;通俗理解就是,自己做不到,便不能要求别人去做到。
5、这句话所揭晓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孔子所言是指人应当以对待自身的行为为参照物来对待他人。人应该有宽广的胸怀,待人处事之时切勿心胸狭窄,而应宽宏大量,宽恕待人。倘若自己所不欲的,硬推给他人,不仅会破坏与他人的关系,也会将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确实应该坚持这种原则,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体现。人生在世除了关注自身的存在以外,还得关注他人的存在,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切勿将己所不欲施于人。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例子:春秋晋国有一名叫李离的狱官,他在审理一件案子时,由于听从了下属的一面之辞,致使一个人冤死。真相大白后,李离准备以死赎罪,晋文公说:官有贵贱,罚有轻重,况且这件案子主要错在下面的办事人员,又不是你的罪过。李离说:“我平常没有跟下面的人说我们一起来当这个官,拿的俸禄也没有与下面的人一起分享。现在犯了错误,如果将责任推到下面的办事人员身上,我又怎么做得出来”。他拒绝听从晋文公的劝说,伏剑而死。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卫灵公篇第二十四章》。意思为自己不喜欢,也不要给对方增添烦恼。
施的意思是施加、强加。
整句的意思是如果自己都不希望被人此般对待,推己及人,自己也不要那般待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颜渊》和《论语卫灵公》,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名言。《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与《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等五经,总称四书五经。全书共20章、492篇,首创语录体。是中国现传扬并学习的古代著作之一。
更多“什么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相关经验资讯请关注酷奇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热门推荐!
上一篇:路由器一直开着会影响网速么
下一篇:希思黎口红什么档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