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奇一点,您疑问无踪!

苯教与藏传佛教的关系

来源:酷奇网 更新时间:2025-04-05 05:05:03

(一)苯教与藏传佛教的关系

有去过西藏旅游的同学都知道在藏区遍布着很多苯教寺院,在佛教文化中苯建筑和僧人服饰、各种法器上基本上区分不出佛苯的不同之处;唐卡和经文内容甚至程序也基本相同,法会和法舞、辩经内容也大同小异。一个比较明显的区别也就是转经的方向相反,苯教是逆时针,而佛教是顺时针而已。

这是一些人对苯教最直观的感受。很多人也提出佛苯到底存在什么区别,雍仲苯教是否是藏传佛教的一个支派?或者说雍仲苯教是不是也算佛教?雍仲苯教和佛教的关系如何?我们带着这样一个问题,首先对佛苯两教对此问题的论述作一简要概述后,然后综合两者观点谈谈自己的看法,试图回答以上所提出的问题。

从苯教所供奉的神来看,有相当一部分神来源于佛教,有许多神像也是仿照佛教神祗的形象来塑造的。即便是作为始祖和供奉主神的丹巴辛饶像,在一些寺庙中也是按释迦牟尼像仿塑的。苯教中的佛、法、僧“三宝”供奉也是从佛教中学习而来的,所不同的是苯教的佛宝是丹巴辛饶;法宝是指丹巴辛饶的苯教经典和理论;僧宝是指丹巴辛饶的弟子。

从苯教的经典来看,共分“九乘”,即九部分。前四部份称着“因乘”,主要内容是讲述苯教教法和各种宗教仪轨,如占卜、诅咒、颂赞、祈求、驱邪等。这部分基本上完整地保存了苯教的基本内容。后五部分称“果乘”,专门讲述如何超脱轮回之苦,这部分所讲述的内容及其讲述这些内容的经典基本上来源于佛教,是从佛教中的经典篡改为苯经的。如《康勤》是从佛经中的《般若十万颂》改造而来;《康穷》来源于佛经中的《般若二万五千颂》,《本经》来源于《瑜伽师地》,《十万黑白花龙经》来源于《总持五部》。

苯教与佛教的关系十分复杂。以至学术界的认识也不统一。有的学者将苯教归入藏传佛教的一个教派,因为现在的苯教都基本上已佛教化。但也有学者反对将苯教纳入佛教的主张,他们认为苯教虽然与佛教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在教理教义上仍有一定差异,有的甚至是完全相反的,并且苯教与佛教间相互的认同感也极差。

苯教虽然在学习佛教,但并不是照搬佛教,而是根据苯教利益有选择地改造和吸收佛教。苯教徒也从不将自己认同为佛教。不管苯教是否属于佛教,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在长期而又残酷的佛、苯斗争中,苯教从佛教中吸取了许多有利于自身发展的积极因素,具有明显的藏传佛教特征。

(二)藏传佛教大礼拜的意义:反省积公德

藏传佛教是指传入西藏的佛教分支,与汉传佛教,南传佛教并称为佛教三大地理体系。拥有自己独特的特色,与汉传佛教与南传佛教也是有区别的。从大礼拜中就能看出来,本期的佛教礼仪带你去了解藏传佛教大礼拜的意义。

还想要了解》》入寺规则须谨记

藏传佛教大礼拜的意义:

1、拜佛的方式双手并不贴合,两手合掌胸前表示向内心自我反省,静观自己的内心本性一切与诸佛相同,为什么仍然流浪于生死大海之中,拜佛时想象双手捧着一个所求皆能如愿的如意宝珠。如意宝珠代表拜佛的人的自心,当自心一切以大众的福利为福利,不存一点私心时;就是菩萨的行为,一切所求一定可以得到佛菩萨的帮助。

2、拜佛时双手先放在头顶上,表示今生要学习诸佛的慈悲行为愿力,临命终时要直接投生西方净土,直接拜阿弥陀佛为老师,快速而直接地修行到与阿弥陀佛相同的境界后,赶快回来帮助大众,不要再在生死轮回中随业力流转不停,痛苦不堪。

3、拜佛时第二步是将双手在额头、嘴唇及心口上各碰触一下表示洗净自己所做的、所说的、所想的不当言行。并且将自己所做的、所说的、所想的良好言行的功德献给自己的上师与诸佛菩萨,感谢他们生生世世不停止地教导大众如何作人做事,一步一步地带领我们的心向更高的境界升华,从凡人一直到我们成佛。

4、拜佛时第三步是弯腰后用双手在地上滑行直到身体贴地。此时拜佛者观想双手十指表示菩萨修行中的十种阶段(十地);四肢代表慈悲,爱语,利行,同事的菩萨度化众生的心态与智慧方便。额头触地表示自己发愿将以上述四种行为完成菩萨十地的修行达到诸佛所证得的绝对十一地(完全光明地)的境界。

5、起身时观想四肢表示四无量心(慈、悲、喜、舍),愿一切众生具乐及乐因,愿一切众生离苦及苦因,愿一切众生不离无苦之妙乐,愿一切众生远离怨亲爱憎常住大平等舍。

藏传佛教大礼拜的正确方法:

双膝跪地,上体立直,双手合十对于鼻尖下颚,双眼紧闭,一叩掌心贴地,身体挺直前倾贴地,身体直立,双膝跪地,抬双膝直立,双手合十,二叩、三叩亦是如此。礼毕!

(三)藏传佛教10条基本礼仪

我们都知道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愈来愈多的人信佛,而烧香拜佛成了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了。随着拜佛的人越来越多,佛教的礼仪显得至关重要,很多人还不知道进入佛堂或是在礼佛时有什么讲究。

那么,下面就随小编一起从佛教文化的角度去看看藏传佛教的基本礼仪吧!

1、进入檀城(佛堂),或拜谒仁波切时,应先向上师及诸佛菩萨行三礼拜,要离开时则不宜跪拜,合掌(如扎西底类;吉祥如意)或问讯(如仁波切森加南;仁波切晚安)即可。

2、参加法会或拜谒仁波切,不宜迟到应提前到达。

3、不论何时,弟子的座位不宜高过仁波切,若仁波切席地而坐,为接受加持,或献哈达(放在哈达上的物品如红包等是供养仁波切的,哈达下的物品如念珠天珠等物品是请仁波切加持的),或敬送礼物,应一鞠躬以跪姿趋前,请示时,应保持一定礼仪距离,不宜贴身近前,退后时应面向上师后退,不宜马上转身。

4、仁波切之法像、佛像或法本不可直接置于地面,不可由其上跨越,应置于桌面或高处。

5、在佛堂听法、拜谒仁波切或在圣迹圣物前,不宜伸腿将脚掌朝向之。

6、会或闻法结束时,弟子可将供养金或小礼物奉上,代表感谢。当仁波切下座时,弟子应起立合掌表示欢喜尊敬。

7、供养仁波切喇嘛,或护持道场,是为自已种下福田,功德迥向法界众生,我们自己亦受加被,所获福报不因金钱多少,而是依清净的菩提心而定,然“所谓福德,即非福德,是名福德”,若以三轮体空的发心供养更为殊胜。

8、仁波切经过身边时应起身致意,避免路过仁波切的影子,法衣,座位等用具。

9、为上师做事或长期亲近仁波切,不可自恃骄宠,视之为一般朋友应时时检点身口意。

10、法会与修法大体上来讲都会有主法者(如仁波切、堪布或喇嘛)、带头喇嘛、喇嘛及参与者或共修信众。参与者或共修信众切记于共修时修法之音量不可大过仁波切与带头喇嘛的音量。带头喇嘛为声音低沉带头修法之喇嘛。

(四)藏传佛教与蒙古族文化有着什么样的关系?

藏传佛教是传入西藏佛教的一个分支,也就是人们俗称的喇嘛教。这个宗教是以密宗传承为主要特色,在元朝统一后,慢慢渗透到蒙古族人民的思想与生活中,使蒙古族的文化打上藏传佛教的标志。

那么,下面随小编一起来看一下蒙古族文化吧!

藏传佛教初传蒙古族地区的特点

第一,政治色彩浓厚。藏传佛教传入蒙古族地区依靠的是蒙古族统治者政权的支持,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阔端在给予萨迦派藏传佛教统治地位的同时,也与萨班商议好了西藏归顺的条件。忽必烈同样借助宗教来实现他的政治目的,通过八思巴加强对西藏的统治,八思巴也以忽必烈的支持来保证萨迦派的地位。

第二,迎合心理。藏传佛教的教义、教规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当时蒙古人的心理,没有那么多清规戒律,出家的僧侣可以娶妻、生子、吃肉等,对蒙古族没有太大的约束,方便他们的修行,蒙古族也需要一种比萨满教更富人文关怀和具一神权威信仰的宗教。

第三,借助萨满教。当时蒙古族的统治者对宗教实行平等政策,传统信仰萨满教并没有受到太多影响,在民间的作用依然很大。藏传佛教在传入蒙古族地区时,为使其教义被接受,也往往以萨满教的形式传播。此时的藏传佛教对信仰萨满教的广大蒙古族人民来说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所以当时的藏传佛教只在蒙古族上层流行,并未深入到蒙古草原地区。当元朝统治结束的时候,失去依托的藏传佛教在蒙古族地区的影响很快消失,藏传佛教在蒙古族地区的传播中断,虽然也有部分僧侣留下继续活动,但其影响是微不足道的。

三次政教结合与三次传播机遇

蒙古族统治者十分注意利用宗教来达到其政治目的,这就为藏传佛教能够被蒙古族统治者接受创造了条件。藏传佛教传入蒙古地区经历了三次政教结合,每次结合都为藏传佛教在蒙古族地区的传播创造了机遇。

第一次政教结合始于阔端和萨迦班智达的凉州会面,完成于忽必烈和八思巴时期。13世纪,扩张中的蒙古军队需要将西藏纳入自己的统治范围,混乱的西藏宗教派别都想取得宗教的统治地位。这种政治和宗教的相互需要促成了1247年的凉州会面,为藏传佛教在蒙古地区传播创造了契机。此后蒙古族上层接受了藏传佛教。

第二次是1578年俺答汗与索南嘉措仰华寺会面。俺答汗不断征讨蒙古各部落,他需要一种新的精神力量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崛起的格鲁派也需要一个强大的政治靠山来打击敌对势力。这种因素促成俺答汗与索南嘉措会面,这为藏传佛教传入蒙古族地区获得了第二次机遇。此后,藏传佛教向东蒙古地区迅速传播。

第三次是卫拉特迎请格鲁派使者传教,固始汗进驻西藏。卫拉特遭受了百年的战争,需要建立一个统一的联盟壮大实力,抵制其他各部的进攻,同时将自己的政治势力扩展到西藏。这时候的卫拉特急需要一个可以建立统一思想、加强思想控制的工具;此时的格鲁派面对敌对势力的打击,形势危急,需要卫拉特的军队来保护自己,这种形势下促成了第三次政教结合。格鲁派在西蒙古卫拉特地区大力传播,最终成为全蒙古族的最主要信仰。

您可能还喜欢:

苗族巫文化你知道吗?

你所不知道的苗族婚俗文化

蒙古族传统风俗:蒙古族火文化

地域文化:蒙古族的地理文化

更多“苯教与藏传佛教的关系”的相关经验资讯请关注酷奇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热门推荐!

苯教与藏传佛教的关系 相关文章:

酷奇网举报投诉方式:
接受色情、低俗、侵权、虐待等违法和不良信息的投诉,我们将会在48小时内给文章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