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粥的食材,因各地物产而有不同。
常以糯米、芝麻、苡仁、桂元、红枣、香菇、莲子等8种食物煮八宝粥,原料少者四五样,多者十几样。
有些地方的腊八粥,是糯米、红糖和18种干果、豆子掺在一起熬煮的。也有用莲子、银杏、花生、红枣、松子加上姜桂等调料掺入大米煮成腊八粥。
也有用豇豆、金针、木耳、豆腐、茨菇等煮成的腊八粥,这些是细腊八。
普通人家吃的腊八粥,在米中掺入青菜、黄豆、蚕豆、豆腐、胡萝卜,荸荠煮成,是所谓粗腊八。
我国北方一些不产或少产大米的地方,人们不吃腊八粥,而是吃腊八面。隔天用各种果、蔬做成臊子,把面条擀好,到腊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腊八面。
有些产玉米的山区,逢到腊八,以玉米代替稻米,做成腊八麦仁儿吃。腊八粥,就是尽家中所有,凡是好吃、能吃的东西,都可适量地放一点在锅里,黄豆、绿豆、豇豆、豌豆、地蛋、山芋、胡萝卜及小麦粉、玉米粉、高梁粉、大麦粉等,煮成一锅粥。
1、“腊八”一词起源于南北朝时期,当时称为“腊日”,本为佛教节日,后经历代演变,逐渐成为家喻户晓的民间节日。相传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在这六年的苦行中,释迦牟尼每日仅食一麻一米。后人为了不忘记释迦牟尼所受的苦难,于是在每年的腊月初八吃粥以纪念他。佛教传入中国后,各地兴建寺院,煮粥敬佛的活动也随之盛行起来。
2、腊八粥,又称“七宝五味粥”、“佛粥”、“大家饭”等,是一种由多样食材熬制而成的粥。腊八粥的最早文字记载在宋代。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年以上了。每逢腊八这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
材料:圆糯米150克、绿豆25克、红豆25克、腰果25克、花生25克、桂圆25克、红枣25克、陈皮1小片;
调料:冰糖75克。
做法:
1、先将所有材料用水泡软,洗净;
2、粥锅内注入水,加入所有材料煮开后,转中火煮约三十分钟;
3、放入冰糖调味即可食用。
沈从文的腊八粥主要描述了一家人在一个特别的节日里,煮腊八粥,炒腊肉的场景。字里行间展现出作者对于普通百姓的热爱,还有对于家庭亲情的无比眷恋。这篇文章语言平易浅白,简练流畅,人物对话很有个性,极具生活气息。
更多“腊八粥的18种干果是什么”的相关经验资讯请关注酷奇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热门推荐!
上一篇:华为手机怎么设置一键锁屏
下一篇:中国五大名山是哪五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