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宝天尊,道教三清的第二位。看过《封神演义》的你会知道,在剧情中,出现了三清中的太上老君、元始天尊两位尊神,但没有灵宝天尊,而是出现了通天教主,那么,灵宝天尊会是通天教主吗?相信有很多人会那样认为。具体如何,请看下文。
灵宝天尊不是通天教主,通天教主是明代所著神魔小说《封神演义》和网络洪荒流小说中的截教教主,不是正统道教中的人物。
《封神演义》出现了太上老君、元始天尊、通天教主。对道教有了解的人不难发现,太上老君、元始天尊两位尊神是道教三清中的,但是通天教主在道教中也没有相关的说法,但是因为没有提及灵宝天尊,因此很多人便以为通天教主就是灵宝天尊。而实际上通天教主是小说虚构人物,和灵宝天尊并无关系。
灵宝天尊简介:
灵宝天尊名经宝,居三清的第二位,又称上清大帝或灵宝道君,由元始天王的赤太无元玄黄之气化生,手捧玉如意。由太元圣母体内降生以后,暂住在三十五天之上的禹余天上清真境内的蕊珠阙七映紫霞房中。日夜吸纳玉晨精气、庆云紫烟,凝神集气,幻化成型,然后转世托胎于西方绿那玉国,寄胎于洪氏,育形为人的肉体。其母怀胎三千七百年,方才将他诞生于西那天郁察山浮罗峰下。到年长之后,开始参悟道真,一心追求至道。他坐在七宝笃林下,苦思百日,而后遇到元始天尊降临,授予他灵宝大乘之法妙经十部,灵宝天尊遂修成得道。
一般庙宇中居左,齐梁高道陶弘景编写的《真灵位业图》列其在第二神阶之中位,仅次于第一神阶中位之元始天尊。唐代时曾称为太上大道君,宋代起才称为灵宝天尊或灵宝君。
通天教主简介:
通天教主是明代所著神魔小说《封神演义》和网络洪荒流小说中的截教教主。许仲琳所作《封神演义》小说体系内东西方五位至圣教主之一(不包括至高的鸿钧老祖),天道不毁,圣人不灭。年约二十岁的阳刚英俊之相的青年。
在小说中为太上老君和元始天尊的师弟。鸿钧老祖的小弟子,最受师父鸿钧道祖宠爱。将分宝岩上大部分上等灵宝都给了他。掌鸿钧亲赐诛仙剑阵,为天道第一杀阵。玄妙诡变、杀机无限、凶险万重、煞气究极无比,非四位圣人联手不破。御拥金霞冠光芒无比,十余丈远近观之不明(赐多宝道人又转赐火灵圣母)。手握二十四颗定海珠攒成一串散发五色毫光、眩敌灵识五感、威力巨大犹如四海之力(赐赵公明之后又被燃灯道人所得)。持有混元金斗内藏天地按叁才,包藏天地玄妙(赐三霄娘娘之后被老子带上玉虚宫,封神过后,又还予三霄娘娘)。道场位于东海蓬莱岛紫芝崖碧游宫。
我们都知道,三亚是知名的旅游胜地,每年都会吸引无数的中外游客前往观光游玩。是许多新婚蜜月、毕业旅行者无二佳选。三亚市地处海南岛最南端,接下来我们一起和城市文化来看看三亚知名景点的相关介绍。
景点介绍
三亚大小洞天位于三亚市西部的南山山麓,大小洞天风景区以其秀丽的海景、山景和石景号称琼崖第一山水名胜。总面积为22.5平方公里,景区已有800多年历史,是着名的道教文化风景区。
风景区内至今仍有“小洞天”、“钓台”、“海山奇观”、“仙人足”、“试剑峰”等历代诗文摩崖石刻,还分布着许多株“不老松”,是国内独一无二的“寿比南山不老松”景观区。山、海、林泉是构成一个旅游名胜必不可少的条件。这里,崖州湾弧弦百里,碧波万倾;鳌山云深林翠,岩奇洞幽;海岸遍布神工鬼斧,肖形状物之大小磊群;山海之间宛如一幅古朴雄壮的长卷画图。这里融汇了秀丽的海景、山景和石景。
来这里可选择乘坐电瓶车轻松游览景区。途中“老子望海”、“鉴真沐海”等天然奇石形象逼真,南山不老松、南海龙王别院等景点更是承载了浓厚的传统民俗文化底蕴。
旅游交通信息
25路新国线旅游公交车或29路公交车,“大小洞天”站下即可。
景区内部交通
可选择乘坐电瓶车轻松游览景区。有两条乘车路线可供选择。无论选择那条乘车路线,都不会影响拍照、观看景点。
乘车途中会有工作人员沿途讲解景区文化及主要景点所位置。景区往返6公里路程,有点在于可以节省时间和体力,景区电瓶车票实行一票制,每位15元,不分单、双程。
第一条路线是上山路线:从椰林吧出发直达半山腰观海平台玄妙阁终点站,然后再继续步行游览山上及海边所有景点,在指定乘车点乘车返回。
第二条路线是海边路线:从椰林吧出发直达最远的景点小月湾终点站,然后往回走看海边及山上所有景点,在指定乘车点乘车返回。
特别提示
景区位于山海交界处,悬崖峭壁较多,游玩时要注意安全。景区也有住宿供选择,有别墅和帐篷,别墅价位较贵,帐篷大约为300元一天。
道教源于中国,道教是影响中国是最长时间的。
都知道佛教有三宝,分别是“佛宝”“法宝”“僧宝”。那么你们知道道教其实也有三宝,是哪三宝呢?本期的道教文化就带你了解道教的三宝。
道教原以元始天王所化玉清天宝君,上清灵宝君,太清神宝君,为道教三宝,尊为最高之神。然因道教以学道、修道、行道为本,故又有以学道、修道、行道的三要旨,尊为三宝者。
学道者以玉清元始天尊为道宝尊,上清灵宝天尊为经宝尊,太清道德天尊为师宝尊,作为皈依奉道之“道、经、师”三宝。
修道者以人身之“精、气、神”为修养性命,是为出世工夫的人之三宝。
行道者以“慈、俭、让”为立身行道,作入世工夫的三宝。
道教皈依三宝是指道宝、经宝、师宝。道教皈依三宝,心里就会对生老病死,人生的诸多痛苦去求得解决办法,追求清静无为的境界,修炼自己,使自己获得心灵的宁静。
在道家最着名的《道德经》中曾有;我有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此三宝一向被道家修真者视为修心养性的不易法则。
另有人身三宝精、气、神之说也普遍存在于道家丹经典籍之中。
指道、经、师。《道教义枢》卷一:“一者道宝,二者太上经宝,三者大法师宝。”《脉望》卷二:“教有道、经、师宝。道宝,太上三尊也;经宝,三洞四辅真经也;师宝,十方得道众圣。”道教主张,“道”为三教之宗,万有之祖;“经”为度世津梁,“师”为人天眼目,故学道者当敬之,并以之作为皈依道法之三宝。
不管是人世间,还是神话,总会有太多太多的爱情故事,就例如刘海戏蟾的故事,有时候你无意间救了一个小生命,这个小生命会以最让你开心的方式来回报你。本期道教文化就为你介绍一个美丽的爱情故事,刘海戏蟾的故事。
南海龙王有个女儿叫巧姑,她趁龙王外出,变作一只金色的蟾蜍,跃出了桃花溪中的白龙潭。就在小金蟾游兴正浓之际,突然一条凶恶的大蟒向她扑来,正巧被在桃花峰下砍柴的刘海相救。金蟾怀着真诚的感恩之情,赠送一颗龙珠给刘海,然后恋恋不舍回龙宫。
巧姑深深地爱上了刘海。有一天她因思念刘海心切,又偷偷地出了龙宫,还是变作金蟾爬上荷叶,盼望着能再次见到她的意中人刘海。事也凑巧,那一天刘海因为要伐木盖房,也来到了白龙潭边。刘海伐树累了,走到潭边喝水,忽然发现在他的身边有一串金钱。“谁把金钱丢在这儿了?”他四顾无人,喊了几声也无人答话。刘海心里想,这钱不是我的,不义之财不能拿,于是扛起松树准备回家。谁知那串金钱竟然叮叮地响了起来,真是怪事。刘海哪里知道,这钱是金蟾暗放在他身边的,那串着金钱的丝线就在她的手里。刘海要走,她便在水下牵动丝线,使那串金钱响了起来。
刘海感到奇怪,聚精会神地端详着那串自己会响的金钱。正在这时,上次那条吞吃金蟾未成的大蟒,又从树林中偷偷爬出,从背后向刘海扑来。龙女在水下看得清楚,急忙从水中跃出,从刘海眼前跳向他的背后,引导刘海转过身,才发现了已经扑到面前的凶蟒。刘海手疾眼快,抽出砍柴刀,迎面一刀,把那条恶蟒斩作两段。
刘海见是小金蟾在危急中救了他的命,十分感激。那牵动金钱的丝线也随着金蟾上了岸,他爱抚地捧起金蟾,向她道谢说:“小金蟾啊小金蟾,你要是一位姑娘该多么好,我们可以结为夫妻。”说罢,他轻轻地把那牵金钱的丝线系在金蟾的颈项上,牵着她在溪边玩了起来。刘海牵着金蟾在前面走,金蟾在他的身后轻快地跳跃着。
忽然间刘海觉得手中的丝线豁然变得很沉重,回头一看,大吃一惊,那金蟾果真变成了一位漂亮的姑娘,跟在身后朝他微笑。刘海忙向那姑娘说:“你是什么人,怎么我牵的小金蟾不见了呢?”“我就是那小金蟾,你不是说要同我白头偕老,永不分离吗?”姑娘羞涩地回答刘海说:“从此以后,晴天有我给你烧饭,下雨有我为你补衣,好吗?”,刘海听罢,想起了小金蟾赠他龙珠的事,明白了姑娘的来意,喜出望外,连忙说:“好!好!”于是,两人拾起柴刀,牵着牛,扛起松树,高高兴兴地回了家。
道教是咱们中国本土的一个宗教,以“道”位最高的信仰。道教在中国古代鬼神崇拜观念上,以黄、老道家思想为理论根据,承袭战国以来的神仙防暑衍化形成。那么,什么是道教,道教文化的基本意义是什么呢?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从宗教文化的角度来学习学习吧!
什么是道教:
道教是中国主要宗教之一。东汉时形成,到南北朝时盛行起来。道教徒尊称创立者之一张道陵为天师,因而又叫“天师道”,后又分化为许多派别。道教因以“道”为最高信仰,认为“道”是化生宇宙万物的本原,故名“道教”。东汉张道陵创立的“五斗米道”为道教的定型化之始,南北朝时宗教形式逐渐完备。奉老聃为教祖,尊称“太上老君”。以《道德经》(即《老子》)、《正一经》和《太平洞经》为主要经典,奉三清为最高的神。道教的第一所国家级道观位于洛阳上清宫。
据道书中的记载,始于龙汉祖劫,玉清教主元始天尊说法度人,传至世间,开宗演教于轩辕黄帝(前2717—前2599)祭祀天帝与崆峒问道,阐扬理论于道祖老子(约前570—前400)函关授经和西行传教,活跃民间于汉末建立太平道的张角(活动于约168—184年)和组织五斗米道的张修(活动于约178—191年)。故奉元始天尊为鼻祖、轩辕黄帝为始祖、太上老君为教祖。
元始天尊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以神仙信仰为核心内容,以丹道法术为修炼途径,以得道成仙为终极目标,追求自然和谐、国家太平、社会安定、家庭和睦,相信修道积德者能够幸福快乐、长生久视,充分反映了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宗教意识和信仰心理,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道教对中国的学术思想、政治经济、军事谋略、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国民性格、伦理道德、思维方式、民风民俗、民间信仰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鲁迅先生曾深刻指出“中国根柢全在道教”。当代要论古人语汇中的黄老、道家即是道教,事实如此,难有他论。
道教是以“道”为最高信仰的具有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本土宗教。她是中国人的根蒂,是东方科学智慧之源,是全世界唯一大力促进科技发展的宗教以及全球最珍爱生命和尊重女性的宗教。
深深扎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道教遵道贵德。故学者说“儒畏天命,修身以俟;佛亦谓此身根法幻化,业不可逃,寿终有尽,道教独欲长生不死,变化飞升,其不信天命,不信业果,力抗自然,勇然何如哉!”
道教的主要派别:
道教内部门派众多,因分派示准不同而名称各异。
根据学理分,有积善派、经典派(妙真道)、符录派、丹鼎派(金丹派)、占验派五类。按地区分有龙门派、崂山派、随山派、遇山派、华山派、嵛山派、老华山派、鹤山派、霍山派、武当派等。
按人划分,有妙真派(庄子休),少阳派(王玄甫)、正阳派(钟离汉)、纯阳派(吕洞宾)、海蟾派(刘操)、三丰派(张三丰)、萨祖派(萨守坚)、紫阳派(张伯端)、伍柳派(伍冲虚、柳华阳)、重阳派(王中孚)、尹喜派(关尹)、金山派(孙玄清)、阎祖派(阎希言)等。
按道门分,有混元派(太上老君)、南无派(谭处瑞)、清静派(孙不二)、金辉派(齐本守)、正乙派(张虚静)、清微派(马丹阳)、天仙派(吕纯阳)、玄武派(真武大帝)、净明派(许旌阳)、云阳派(张果老)、虚无派(李铁拐)、妙真派(庄子休)、云鹤派(何仙姑)、金丹派(曹国舅)、玉线派(樵阳真人)、灵宝派(周祖)、太一教(萧抱珍)、全真教(王重阳)、正一教(张宗演)、真空派(鼓祖)、铁冠派(周祖)、日新派、自然派(张三丰)、先天派、广慧派等。
根据法术原理,道教可以分为上层丹鼎派和下等符箓派,即全真道和正一道,这也是各种道派经过上千年的分化合流的结果。
吕纯阳全真道亦称为全真教、全真派,是由王重阳于北宋末年建立的钟吕丹鼎道派。全真道建立了传戒和丛林制度,要求道士出家住观修行,不娶妻,不茹荤饮酒;其教以三教圆通、识心见性、独全其真为宗旨;其修炼要旨是清静无为,去情去欲,修心炼性,养气炼丹,以含耻忍辱为内修真功,以传道济世度人为外修真行,功行两全,证圣成真,谓之“全真”。经邱处机的推动而壮大了全真道。有龙门派、华山派、清静派、三丰派、金丹南宗等支派。正一道正式形成于元朝大德八年(1304)鞑子册封张与材为‘正一教主’,以扶乩巫蛊等迷信活动为主要谋生手段。
正一道士中相当一部分有家室,不住宫观,吃荤饮酒,不守戒规。此外还有许多民间道教派别,如福建三一教、香港先天道、台湾一贯道、韩国天道教、越南高台教、东南亚德教等。
历史上还有正一宗(张道陵)、南宗(吕纯阳)、北宗(王重阳)、真大宗(张清志)、太一宗(黄洞一)、五大宗之分法和天师道、全真道、灵宝道、清微道四大派的分法。还有道德、先天、灵宝、正一、清微、净明、玉堂、天心八派的说法。
当下许多教派式微,尚存的着名教派有北方的全真教、南方的正一教、茅山教、崂山教、武当教、闾山教及香港、台湾的民间道教派别。正一道前身是五斗米道,。而后改名形成于元朝大德八年(1304)正一派崇尚自然无为,故可以不住观不出家,戒律也不繁琐,只有“四不吃”以及斋日吃斋等。正一派以符箓为主,驱邪治病,在民间声望显着。此外还有许多民间道教派别,如道教妙真派、、清微、上清茅山、闾山派、玄皇、淮南、凤阳府等。
更多“道教文化解说:灵宝天尊是通天教主吗”的相关经验资讯请关注酷奇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热门推荐!
上一篇:饭怎么炒
下一篇:葛洪是谁,葛洪对道教文化有何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