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奇一点,您疑问无踪!

佤族民族习俗的禁忌与忌讳

来源:酷奇网 更新时间:2025-04-05 02:33:49

1、佤族民族习俗的禁忌与忌讳

佤族主要聚居在云南西南地区,地处边远,交通闭塞,所以社会经济发展比较缓慢。但佤族到现在没有被淘汰,佤族文化源远流长,他们所居住的地区植被被保存得很好,这很大部分归功于佤族的一些传统禁忌。现在我们就来看看佤族有什么禁忌吧。

日常主活中的礼仪及禁忌

佤族是个热情好客的民族,这种民族性格在他们的礼尚往来、饮食习俗、禁忌习俗中都有诸多的体现。佤族爱喝酒。过去佤族喝的酒主要是自制的水酒,现在不仅喝水酒,也喝烧酒、米酒等。酒是佤族待客首要、起码的礼节。佤族敬酒讲究年龄大小,先敬老人,后敬年轻人。

敬酒人将酒杯递给客人时,客人一般都要双手接酒杯,然后很有礼貌地回敬敬酒者。敬酒者若推辞不了,可以先抿一口,再把酒杯里的酒加满又敬客人。客人一般不能拒绝敬酒,拒绝敬酒认为是不礼貌的。客人能否喝酒,都要很客气地接过酒杯,先抿一口后转敬给年长者,等年长者喝完,再负责把酒杯交给敬酒者。这样,大家就会把您视为懂礼貌的人。

佤族做水酒时,一般忌外人进家,或忌带一些酸果或鱼、螃蟹之类的水中动物进家。据说,如带以上酸果及水中动物进家,做的水酒就会变酸,有腥味,不好喝。

客人到了佤族家里,主人若请他吃米酒(或者是蜂蜜),忌讳将酒碗直接递到客人手中,一般把碗放在客人座位旁边,说声“请”就行了,否则视为不礼貌,以后客人可能不会常来了。

佤族的菜中,以鸡为贵,用鸡制作的各种菜肴是招待客人的佳品。招待客人的鸡,不能用白羽毛的,否则视为对客人的不礼貌,以后主客关系会逐渐淡漠,客人就不会再来。鸡头也要给最年长者吃,小辈不能抢着吃。年长者一般都要用鸡头看卦,从鸡卦中看客人以后是否还会再来。

吃饭时,佤族忌讳饭粒掉在地上。若掉了,一般都要拣起来,不能用脚踩,也不能扫进火塘里。佤族接待客人时,总想让客人喜欢和高兴,客人喜欢,主人更高兴;客人吃得越多,主人越满意,被认为是看得起他,尊重他;若客人过多拒绝主人的盛情,主人有时反而认为您看不起他。这充分体现了佤族人直爽、热情、好客的民族性格。

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日子被认为是忌日,如父母去世的日子,佤族视为忌日,凡逢与父母死日的天干相同的那一天,都是忌日,不能盖房、结婚、出门、卖猪、杀猪等。另外,地支属鸡、猪的日子,不能杀鸡、杀猪,卖鸡、卖猪。所以,到佤族家里买鸡、猪等,逢到忌日,就很难买到。哪怕是过节吃肉,忌日这天一般也是忌讳宰鸡杀猪的。

节日与祭祀活动中的礼仪及禁忌

佤族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初五为佤族春节,农历八月十四至十七日为新米节。初—一般都不到别寨走访亲友,也不能接待客人,不能杀鸡杀猪剽牛,不请客送礼。到了初二以后,就相互请客,请吃糯米粑粑等。

历史上佤族信仰原始宗教,是佤族中最广泛、最有特点的信仰。(基督教、佛教是后来传入的。)佤族的村寨一般都有本寨共同祭格的“木依吉”[moth],即“社”。现在,一些村寨仍保留有自己的“社区”。社的代表物通常是居于寨子上方的社树。有的地方在社树根上放几块石头,称为“香”,即“村寨之宝”,有的则不放。社树旁边,或盖有“社神房”,是人们祭社之处。

“社区”是供奉山神和送鬼祭祖的“圣地”,所以禁止砍伐神林,禁忌触动神山。佤族在图腾崇拜中,最崇拜木鼓、老虎以及水牛。佤族认为木鼓能通神,有灵魂,所以须祭祖,并给它建造房子。木鼓是神器,过去除了在较大的宗教活动和军事行动时方击鼓聚众外,平时很少敲它,也忌进鼓房和乱敲木鼓。

现在,木鼓的作用在延伸,它不但是祭把神器,也是娱乐器乐。不过,佤族村寨里的木鼓毕竟不是舞台上的木鼓,到了佤族村寨,最好在得到允许后,才能进木鼓房,才能击敲木鼓。

在举行重大的宗教活动仪式时要剽水牛。佤族村寨中一般都有剽牛的木桩,即牛尾巴桩。此桩忌触动,不能拴马。有些佤族地区有剽猪活动,屋外的剽猪石头,即“老母猪石”,也忌触动。

婚丧、生育中的礼仪及禁忌

有事相帮是佤族传统道德中的主要表现。村寨里任何一家婚丧嫁娶、生孩子、生病等,全寨人都前来帮忙、探视,送酒、米、钱等之类的东西。客人若遇到这一类的事,一般也可根据自己的条件而定,或买一斤酒或送几元钱给主人,以表示自己的一点心意。

2、傣族的民族习俗

1、忌讳外人骑马、赶牛、挑担和蓬乱着头发进寨子;

2、进入傣家竹楼,要把鞋脱在门外,而且在屋内走路要轻;

3、不能坐在火塘上方或跨过火塘,不能进入主人内室,不能坐门槛;

4、不能移动火塘上的三脚架,也不能用脚踏火;

5、忌讳在家里吹口哨、剪指甲;

6、不准用衣服当枕头或坐枕头;

7、晒衣服时,上衣要晒在高处,裤子和裙子要晒在低处;

8、进佛寺要脱鞋,忌讳摸小和尚的头、佛像、戈矛、旗幡等一系列佛家圣物。

3、奇特的民族习俗:傣族刺绣

傣族文化是在特定的生存环境下形成并发展的。傣族的刺绣不仅花样繁多,而且刺绣工艺精致美观,它是傣族文化的象征符号。傣族人民把傣族的生活习俗与大自然有力结合,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傣族刺绣作为傣族的一种优秀文化,凝聚着傣族人民勤劳与智慧的铸造成果。

傣族刺绣的简介

傣族刺绣一般以白纱线为经,红、黑做纬织绣而成,图案由几种不同纹样连续构成。刺绣配色大胆,常将亮度相同的色彩配色并置,瑰丽瞩目,纹饰多为大象、孔雀、狮、马、花、树、缅寺、人纹及一些菱形等几何图案。材料多采用棉线或丝线,有时加入金线,更显灿烂。

花腰傣刺绣

“男人看田边,女人看花边”,六、七岁的花腰傣女孩就能舞针弄线。刺绣,对花腰傣女子来说,已成为追求美丽、塑造自己、展露情思的一个重要方面。只要你走进戛洒傣族村寨,或是在村头、或是在茂盛的大青树下、或是在凉风徐徐的江边沙滩上,时常能看到“小卜少”们围坐一起,刺绣纳凉、嬉戏欢笑。在欢悦的氛纷中相互交流着刺绣的技艺,把祖祖辈辈传下来的“美丽的情思”展示在自己灵巧的手指下。

傣族刺绣传承的价值

一般而言,姑娘们绣制出来的布块,多用作裙摆,或镶于衣袖、或作绑腿、或作衣摆。姑娘从学会刺绣的十三、四岁开始,直绣到十八、九岁成婚,若能绣制出一套精致的嫁装,那这姑娘就算得上十分成器。而有的人家往往是母亲为女儿作嫁装,一件好的嫁装,妈妈缝绣得再勤快,也要花上五、六年的时间才能制好,因为每套亮丽的嫁装上,都点缀着世辈花腰傣人传承下来对生活、对大自然的审美,展示着花腰傣人铸造生活的独特能力。

傣族刺绣的图案结构精巧细密,色彩搭配适宜。每件傣族刺绣绣品,都可称得上精美的艺术品,因为每幅图案中,都溶铸着姑娘们对爱情的一种美好向往,寄托着对生活美好的向往,是傣族人传承下来的一种对生活、自然的崇拜,是傣族人智慧的结晶,同时也是对傣族文化的一种传承。

您可能还会喜欢:

黎族文化精品:人形骨簪

黎族酒文化:茅台山兰酒

黎族的饮食、饮酒禁忌

黎族传统、纯熟的捕捞技艺

更多“佤族民族习俗的禁忌与忌讳”的相关经验资讯请关注酷奇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热门推荐!

佤族民族习俗的禁忌与忌讳 相关文章:

酷奇网举报投诉方式:
接受色情、低俗、侵权、虐待等违法和不良信息的投诉,我们将会在48小时内给文章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