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贪婪。失控的欲望,是七宗罪中的重点,其他的罪恶只是无理欲望的补充。
2、色欲。肉体的欲望,一般指过度贪求性爱的快乐。
3、暴食。饕餮的欲望,浪费食物或者过度放纵食欲,过分贪图逸乐皆为暴食一罪。
4、嫉妒。财产的欲望,因对方拥有的财产比自己多而心怀怨恨,此处的财产并非限定于资产,更多的指才能。
5、懒惰。逃避的欲望,懒惰及浪费所造成的损失为懒惰一罪的产物。
6、傲慢。卓越的欲望,过分自信导致的自我迷恋,觉得自己处处都高人一等为傲慢。
7、暴怒。复仇的欲望,源于心底的暴躁、憎恨、愤怒,导致情绪失控而产生强烈的复仇欲望为暴怒。
区别表现在宗教仪式、信仰方式以及对神的理解上。
宗教仪式:通过“是否认可教宗、有无主教、仪式主持人称神父还是牧师”可判断,有则天主教,无则新教。
信仰方式:天主教有洗礼、圣餐、忏悔礼等圣事;新教则只举办洗礼与圣餐,因这两件都是耶稣亲自建立的。
对神的理解:虽同信仰上帝,但对“圣母玛利亚”有分歧。天主教视其为“天主之母”,教堂里随处可见雕塑或神像,顶礼膜拜;新教则不然,认为她不过一凡人,因此绝无敬礼,绝无雕像。
综上,天主教与新教的差别再怎么悬殊,对基督信仰的基本认同是不渝的,同信仰上帝,认定耶稣基督是救世主、独一无二的神。
罗马天主教一般指天主教:
天主教即至一、至圣、至公、从宗徒传下来的教会普世大公天主教会。源自希腊文的,译作整个、全部或普世的。在初代教会时期,就是指着整个神的教会,不分国界、语言、种族与背景而言。只要属于基督教会者,都是大公或普世的教会。是基督教中历史传承最悠久、文化沉淀最深刻、信徒最多的派别。与新教、东正教并称为基督教三大流派。
天主教中文“天主”一词,为明末耶稣会传教士进入中国后,借用中国原有名称对所信之神的译称,通常认为取自《史记·封禅书》所载:“八神,一曰天主,祀天齐”,表述“最高莫若天,最尊莫若主”和“天地主宰,主宰神、人、万物”,取意为至高至上的主宰,以与中国所信奉的神灵相区别,故称其教为天主教。
天主教与基督教的区别在于:在世界范围内,天主教、东正教、新教被统称为基督教,都以圣经为经典,天主教以自己的普世,自称公教,信徒称其所信之神为天主。
天主教,即至一、至圣、至公、从宗徒传下来的教会,普世大公天主教会,译作整个、全部或普世的,在初代教会时期,就是指着整个神的教会,不分国界、语言、种族与背景而言,只要属于基督教会者,都是大公或普世的教会,是基督教中历史传承最悠久、文化沉淀最深刻、信徒最多的派别,与新教、东正教并称为基督教三大流派。
基督教,是对奉耶稣基督为救世主的各教派统称,亦称基督宗教,公元1世纪,发源于罗马的巴勒斯坦省,它建立的根基是耶稣基督的诞生、传道、死亡与复活。
自古以来都有最高领袖者存在,在不同时期、地区、宗教、国家这些领袖者的称呼都是不一样的。比如:古代的皇帝,现在的国家领导人。他们有着自身优势所以才会被选举为领袖,无优势者姐可以被赶下台。那么,在丰富多彩的天主教文化中天主教的最高领袖是谁?一起来看看吧。
天主教是基督宗教的三大宗派之一,其正式名称为“罗马天主教会”或“罗马公教会”,即由罗马教宗领导的教会,罗马教廷,从古代罗马主教府发展而来,最初无固定机构。它是天主教会的中央行政机构,协助教皇处理整个教会的事务。教廷官方语言是拉丁语,但也采纳国际通用语言。教廷协助教皇处理政教事务、管理普世天主教会的机构,梵蒂冈城国的政府。
天主教最高首领称为教皇或者教宗;最高级主教称为枢机主教(俗称红衣教主);管理一个教省的负责人叫做大主教;管理一个教区的负责人叫做主教;管理一个堂区的负责人叫做神甫(司铎);离家进修会的男教徒称为修士;离家进修会的男教徒称为修女。
东正教最高首领称为牧首;重要城市的主教称都主教;地位略低于都主教的叫做大主教;教堂负责人叫做主教或者神甫。新教称教区负责人为主教;教堂负责人为牧师;离家进修会的男教徒称为修士;离家进修会的男教徒称为修女。
在基督教发展的历史上,发生过两次大的分裂,因而形成三大教派。第一次分裂由争夺教权而引发,发生在公元11世纪中叶。分裂为西部的天主教和东部的正教(即东正教)。天主教又称公教、加特力教。
第二次分裂由宗教改革而引发,发生在公元16世纪。从天主教内部脱离出新的宗教--抗罗宗,我国称为新教。新教反对教皇的绝对权威,不接受教皇支配;不承认天主教某些教义。在中国又称为耶稣或基督教。
更多“天主教七宗罪指什么”的相关经验资讯请关注酷奇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热门推荐!
上一篇:白蜜和椴树蜜有什么区别
下一篇:天主教里是如何描述地狱的?